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为了严肃秦军和以法家路线治军,秦军实行了军功奖惩制度。规定以军功授爵,共有二十级爵位:1公士;2.上造;3.僭枭;4.不更;5大夫;6.官大夫;7.公大夫;8.公乘;9.五大夫;10.左庶长;11.右庶长;12.左更;13.中更;14.右更;15.少上造;16.大上造;17.驷车庶长;18.大庶长;19.关内侯;20.彻侯。这二十个爵位中,1到4相当于士;5到9相当于大夫;10到18相当于卿;最后两级相当于诸侯。其中有的原来是官职名称,如“庶长”原来是chun秋时秦国掌军政大权的官职;“大上造”原来是chun秋战国初期秦国的最高官职,又叫“大良造”;但定为爵位名称后,就只有荣誉称号,不再是实际官职名称了。当时这些爵位是没有采邑的。
商鞅变法,实行20等爵制来奖励军功,秦军不论官兵,立了军功,爵位就逐级递升,按爵位高低,享受种种封建特权。‘斩一甲首,赐爵一级“实行定额制,规定斩敌数量。同时,秦法律又规定:‘军有千人以上,有战而北,守而降,离地逃‘者,处如下刑罚:‘身戮家残,男nv公于官‘。1就使得秦国人‘非斗无由也‘。军队实行‘什伍连坐‘的规定:一伍中有一人逃跑,其余四人就要受罚,如果能斩敌首级一颗,就可免除刑罚。‘百将‘、‘屯长‘在作战时若得不到敌人首级是要杀头的,如果得到敌人33颗首级,就算满了朝廷规定的数目,可以升爵一级。
综上所述,由于有严格的奖惩制度,严密的军队组织,优秀将领的指挥,恰当的战略战术,jing良的武器等等条件,使秦军成为了一支勇猛可怕的军队,因为秦国的国策是耕战之道,因此爵位的获取也主要来自两个途径,一个是战功另一个就是献公粮,其中战功是最容易做到的,也是导致秦军战斗力提升的最大原因,斩获一个首级即赐爵一等,相当于游戏中升了一级,杀的越多级数越高,如果摊上武功高运气好的一场战斗拿下几十个人头,直接等级就上去了,这等级越高社会地位自然就越高,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很多好处,比如达到一定等级就不会被随时征召入伍等,正是因为这个制度,秦国士兵的战斗力越来越强,战斗**也是七国中最强的,因此无论是善战的赵军还是敢战的楚军,都比不上喜战的秦军。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