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状,非自然磨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顿了顿,将仪器转向副驾驶座椅下提取的深蓝色碎片样本B。
“样本B(副驾驶座椅下碎片),主要成分:高级羊毛混纺(81%),凯夫拉防弹纤维(17%),微量纳米级防污涂层(2%)。微观形态:边缘整齐,为锐器切割所致,表面有轻微碾压痕迹。”
接着,激光干涉仪的扫描结果投射到分析箱侧面的一块小型全息屏上。一个极其精细的、放大了数百倍的三维模型显现出来,聚焦在安全气囊溅血区域和佟烈刚才站立位置的地面。
“安全气囊血迹区域微粒分析,” 澹台镜的声音如同冰冷的解剖刀,“除已知血液成分及车体材料微粒外,检测到大量与样本A成分、形态高度一致的深灰色合成纤维微粒(浓度异常)。其分布形态符合高速撞击瞬间,由**外部附着物**在气囊爆开冲击力下,二次溅射沾染形成,非源自受害者衣物本身。”
她的手指在全息屏上一点,模型切换到佟烈站立位置的地面扫描。
“局长站立点地面微粒分析:主要成分为常规停车场灰尘、轮胎橡胶微粒及少量油渍。检测到极微量(ppm级)与样本B成分一致的深蓝色高级羊毛混纺纤维微粒。其分布呈点状随机散落,符合正常走动时衣物纤维自然脱落特征。**未检测到与样本A(深灰色合成纤维)同源微粒。**”
结论,如同冰水般浇下:
“综上,基于成分、形态及分布模式差异:”
“样本A(气囊深灰色纤维)与九鼎局内务处处长办公室地毯样本(聚酯/人造丝/阻燃剂)匹配度,确认为99.7%。”
“但样本A并非源自死者申屠晦或局长佟烈的衣物,而是由外部带入,并在撞击瞬间沾染于气囊血迹之上。其来源指向——**申屠晦办公室环境本身**。”
“样本B(深蓝色碎片)成分与局长佟烈今日着装制服面料(高级羊毛混纺/凯夫拉/防污涂层)完全吻合。其切割痕迹与碾压痕迹,高度符合柳眠女士被强行带离时,其鞋跟或携带物品(如金属手铐边缘)在挣扎中钩挂、切割佟局制服裤脚,并遗落碎片于副驾驶座下的物理过程。”
澹台镜抬起头,镜片后的目光扫过漆雕墨和尉迟锋震惊的脸,最终定格在尉迟锋身上,一字一句地补上最后一刀:
“因此,信使鞋底发现的申屠办公室纤维,仅能证明信使近期曾进入过该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