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轨集团总部,“雷池”主控中心以西三百米,深藏于地下五层。这里是集团的数据心脏——“盘古”超算中心。空气冰冷干燥,恒定在摄氏18度,弥漫着大型服务器集群运转时特有的高频嗡鸣和淡淡臭氧味。无数幽蓝、翠绿、暗红的指示灯在整齐排列的巨型机柜丛林间无声闪烁,如同深海之下,无数窥伺的眼。
澹台镜独自一人,置身于这片由光缆、芯片与冰冷逻辑构筑的“数据深海”中央。她所在的区域是“盘古”核心分析区的一个独立隔间,代号“镜渊”。这里没有窗户,四面墙壁覆盖着最高等级的吸波与电磁屏蔽材料。唯一的冷光源来自头顶几盏嵌入式的LED灯,将她纤薄的身影投射在光洁如镜的黑色地面上,拉得很长。
她鼻梁上的无框智能眼镜镜片,此刻流淌着瀑布般的、常人无法理解的复杂数据流,折射出变幻莫测的冷光。面前是三块悬浮的巨大曲面光屏,上面正以惊人的速度滚动着代码、日志片段、权限认证记录、网络拓扑图以及无数细碎的行为时间戳。她的双手悬停在特制的全息键盘上方,十指修长而稳定,偶尔以肉眼几乎无法捕捉的速度轻点、滑动、抓取、组合。没有声音,只有光在屏幕上无声地流淌、碰撞、重组。
她在追踪幽灵。追踪那个三个月前,在柳眠绝不可能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冒用其权限访问纳米碳缆核心配方库的幽灵。
时间轴被精确锁定:三个月前,11月7日,凌晨2点至4点。目标:所有使用柳眠权限ID产生的操作记录,特别是那137次异常访问中的起始点。
数据如同浑浊汹涌的暗流,裹挟着海量的干扰信息扑面而来。正常的系统自检日志、常规维护操作、其他工程师的合法访问记录……它们构成了完美的掩护色。澹台镜的思维如同最精密的滤网,又如同深海中最耐心的掠食者,无视那些翻腾的泡沫与浮游生物,只锁定那可能存在的、一丝属于入侵者的异常扰动。
镜片后的双眸,冷静得如同两颗浸在液氮中的黑曜石。她的世界只剩下逻辑的链条、概率的分布、以及行为模式中那最细微的、违背常理的断裂点。
第一层:访问日志本身。如同漆雕墨所说,在11月7日凌晨那个关键时段,柳眠的权限ID确实产生了数次访问记录。但澹台镜剥离了表面的ID信息,深入分析操作指令的底层特征码、响应延迟模式、数据包传输的微小时序抖动。这些如同指纹般独特的底层特征,与柳眠本人过去数万次合法操作留下的模式库进行高速比对。
结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