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侍卫匆匆跑进来:"大人!应天国子监的祭酒带着数百名学子,正在府衙外请愿!"
朱文正眼神一凛:"来得好。准备笔墨,我要亲自会会这些读书人。"
府衙外,数百名学子手持写有"止杀戮,安民心"的横幅,整齐地跪坐在地上。
为首的祭酒白胡子气得直颤:"辅政王!你杀戮过重,已失民心!若再继续下去,恐生民变!"
朱文正缓步走上台阶,目光扫过众人:"失民心?我问你们,去年洪灾,是谁开仓放粮?边疆战事,是谁在筹饷?这些士绅商贾,平日里偷税漏税,煽动百姓闹事,难道不该严惩?"
"可是...可是也不能赶尽杀绝啊!"一名年轻学子忍不住喊道。
"赶尽杀绝?"朱文正突然拿出一叠账本,"看看这些!这些所谓的'百姓',这些年通过各种手段逃税漏税,数额高达百万两白银!这些钱,本该用来修路、治水、养兵!"
“这些……可都是你们的钱!”
他将账本重重摔在地上:"我告诉你们,今日我若不狠,明日外敌入侵,谁来保家卫国?百姓饥寒交迫,谁来开仓放粮?你们读了这么多书,难道连这个道理都不懂?"
学子们沉默了。
祭酒长叹一声:"辅政王,老衲明白您的苦心。但杀戮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老祭酒,"朱文正语气稍缓,"我也不想杀人。但有些事,不得不为。这样吧,明日我会在文庙设坛,与诸位公开辩论。若你们能说服我,我自会收手。"
这场辩论轰动了整个江南。
次日,文庙前挤满了百姓,连周边州县的人都赶来围观。
朱文正与山长、学子们从早辩到晚,从治国之道谈到民生疾苦,从历史教训说到当下困境。
朱文正站在高台上,声音响彻全场,"元朝末年,赋税不均,民不聊生,才有了我大明开国!今日若不整顿,难道要重蹈覆辙?"
祭酒摇头叹息:"辅政王,以暴制暴,只会让仇恨循环..."
"不!"朱文正突然打断他,"以暴制暴或许残忍,但在乱世之中,却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等商税改革完成,等朝廷有了钱,我会修路、建学堂、兴水利。到那时,百姓安居乐业,谁还会跟着那些士绅闹事?"
这场辩论最终没有胜负,但百姓们却渐渐理解了朱文正的苦心。
而在朝堂上,胡惟庸等人的阴谋也在悄然进行。
他们通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