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岸边,大声叮嘱:“马和,此去千万小心。我在大明等候你的好消息!”
马和抱拳行礼:“殿下保重,属下必不辱使命!”
随着一声号角长鸣,船队缓缓驶出港口,向着东方的未知海域进发。
马和站在旗舰甲板上,望着渐渐远去的故土,暗暗发誓:“定要寻得那片大陆,带回救命粮种!”
下西洋的舰队刚刚出发,长安城内,勋贵们下南洋建功立业的想法愈发高涨。
御书房内,烛火摇曳,朱元璋盯着案头如山的奏疏,面庞笼罩在阴影之中。
武臣们言辞恳切的请战书与文臣们忧心忡忡的谏言交叠摆放,似两股无形的力量在室内无声对峙。
“陛下,英王殿下雄才大略,此次派马和下西洋,实乃开万世之基的壮举!我等武将愿追随英王,横扫南洋,将大明版图再度扩宽!”
常茂的奏疏字迹遒劲,透着一股豪迈。靖海侯吴祯也在奏疏中激昂陈词:“南洋诸国,已臣服大明,但德里苏丹国等国尚在,大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武臣们的热血请战,在文臣眼中却成了另一番景象。
礼部官员的奏疏措辞谨慎却暗藏锋芒:“陛下,英王殿下虽一心为国,但德里路途遥远,征伐耗费巨大。”
“且英王于朝堂之外另起炉灶,派遣舰队远航,此等行事,恐坏了祖宗法度。若再允武臣前往相助,英王势力恐将尾大不掉,日后朝堂制衡之局将被打破。”
翰林院大学士宋濂更是直言不讳:“自古以来,藩王权重必生祸端。英王此次下西洋,未得陛下明诏便擅自行动,已然逾越本分。”
“若再纵容武臣追随,英王手握重兵、掌控海外,难免不让人想起汉初七国之乱、晋室八王纷争。望陛下三思!”
朱元璋沉默良久,伸手拿起一方朱笔,在奏疏间来回游移,却始终未落墨。
这些文官们老生常谈的论调,他听的耳朵都要起茧子了,可这些文官们一茬又一茬,不停的唠叨来唠叨去,朱元璋不胜其烦。
这天晚上,朱元璋的指节叩在御案上,发出沉闷的声响,震得奏疏边角微微发颤。
烛光突然剧烈摇晃,将他脸上沟壑纵横的阴影投在蟠龙柱上,竟似化作一头张牙舞爪的巨兽。
宋濂的谏言还在耳畔回响,他却想起朱文正幼时骑在自己肩头,挥舞木剑嚷着要荡平天下的模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