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留西这一番询问可真是恰到好处,一下子就触及到了关键所在!要知道,这里独特的建筑——窑洞可是当地居民心中最为引以为傲的存在。一提到窑洞,大家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感,仿佛那不是普通的居所,而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于是乎,众人纷纷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争先恐后地向姜留西详细介绍起有关窑洞的一切来。
“窑洞是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传统乡土建筑,最早文字记载可见于《礼记》,窑洞历史可追溯到至少六千多年前的半坡半穴居时代。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境内。
因为黄土层较厚,智慧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窑洞建造过程较为简单,且有结构紧密、不易坍塌、保温性好等优点。窑洞可分为多种形式,按照窑洞的建造材料:可分为土窑和砖石窑;若按照建筑布局与结构形式下沉式窑洞、靠山式窑洞与独立式窑洞;而当地老百姓习惯可分为:土窑、接口窑、靠山窑等。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人民地域建筑的象征,它传承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
古老的窑洞在建筑学上属于生土建筑,其特点就是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共生,简单易修、省材省料,坚固耐用,冬暖夏凉。但是他的开凿真的如我们想象中挖个洞那么简单吗?
一句疑问为人们解开了疑惑。单孔窑洞的宽一般是3.3米到3.7米之间,高3.7米到4米之间,交口0.3米到0.4米。进深有1.7米到1.9米,平桩高有1.8米到2米,拱部矢高1.7米到1.8米。
首先是挖地基:窑洞的方位确定之后,就开始挖地基,窑洞所指的地基乃是你挖的窑洞类型先确定。如果门前有沟洼,可用架子车把土边挖边推进沟里,这样扔土方便,就比较省力。如果要挖地坑院,经济不好的家庭或者地形不利于机械施工的,则完全要靠人力用笼筐一担一担的担上来,非常辛苦。过去人们修庄子,只有利用农闲、雨天挖土运土,起早贪黑移的干活;饭前饭后的挤时间,能担一担是一担,肩上的皮脱了一回又一回,双手上的茧子磨起一层又一层;常常是老幼不得闲;这一辈人完不成,下辈人接着干。地基的大致形状挖成以后,就要把表面修理平整,当地人叫做“刮崖面子”。刮者的眼力、技艺、手劲和力气好的话就能在黄土上刮出美妙的图案。
其次是打窑洞。地基挖成,崖面子刮好后,就开始打窑。打窑就是把窑洞的形状挖出,把土运走。打窑洞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