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似在诉说命运跌宕。即便风雨如晦,那份洒脱仍从歌声中破茧而出。
唱至“一任宫长骁瘦,台高冰泪难流”,她眉峰微蹙,声线里漫开一抹化不开的哀愁,将深闺寂寞、泪咽心间的苍凉,悉数揉进旋律褶皱。
“锦书送罢蓦回首,无余岁可偷。”她阖眸低吟,尾音震颤如风中残烛,似在暮色里回望岁月,满是怅然若失。
待唱到李清照的经典词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声线瞬间裹上慵懒雾气,仿佛带着宿醉未醒的迷离。“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她语气里的疑惑与惊觉,将词中情境复刻得栩栩如生。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她的嗓音忽而轻柔却字字千钧,两个“知否”如暮鼓晨钟,叩击着时光易逝、美好凋零的慨叹,余韵在屋内久久不散。此刻的江雪珑,早已沉入歌中世界,钢琴与人声交织成细密的网,将凄美画卷在众人眼前徐徐展开。
第二段主歌起时,邓丽珺踏着韵律款步走向江雪珑,静静立于钢琴一侧。她的歌声如林间百灵,有意将唱腔利落处理,少了些百转千回的细腻,多了些韧性和凌厉,为歌曲注入别样力量。两人仿若心有灵犀,彼此调整发声,让不同声线的碰撞化作和谐共鸣。黄詹与黎晓田对视一眼,眼中皆是惊喜,不约而同竖起大拇指。
副歌来临,双声交织攀升,如海浪层层叠叠、奔涌向前。江雪珑略带柔婉的锋芒与邓丽珺略带锋芒的柔婉相互映衬,完美呈现了双女声对唱无可取代的优势:将不同年龄、心境的女性对故事的解读,以极具层次的情感倾泻而出。这一刻,不论是歌曲本身,还是对两位歌手而言,都仿佛达到了一种升华。
待江雪珑指尖下最后一个琴音如余霞散绮般缓缓消逝,黄詹与黎晓田已不约而同地起身而立。
黎晓田眸光灼灼,率先打破屋内沉醉的寂静:“最开始我听陈太说你们二位要合唱一首中国风的歌曲,我还满心忧虑。生怕阿珑前卫的嗓音与唱腔,会与Teresa的婉转韵味格格不入。谁承想,你们竟然在演绎的过程中默契地相互调和,恰似一双妙手拨动音乐的经纬——阿珑收束了凌厉,Teresa舒展了韵味,这般你来我往,非但没有折损分毫个人特色,反倒将整首歌托举到了全新境界!”
黄詹嘴角噙着一贯不羁的笑意,朗声道:“我倒是没有这么多顾虑。二位在歌坛本就各领风骚,合作曲用不同的唱腔呈现出碰撞和对抗,照样能混搭出古典与流行交融的绝妙风味——这是我来之前,从陈太口中透露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