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气喘吁吁跑上楼,只见儿子躺在沙发上,脸色惨白,眼睛半睁着,露出眼白,嘴里还胡言乱语,一会儿说“有火在烧肚子”,一会儿说“好多虫子在爬”,样子吓人得很。
“快!送医院!”胡建国抱起儿子就往楼下冲,拦了辆出租车直奔市医院。
急诊室里,医生又是量体温、测血压,又是做B超、查血常规,忙活了半天,也没查出个明确的病因。“各项指标看着都还行,不像急性阑尾炎,也不是肠梗阻,”医生皱着眉,“可能是急性肠胃炎?先挂点水,用点解痉止痛的药看看。”
药水一滴一滴输进胡文轩的血管,可他肚子里的疼一点没减,反而疼得更频繁了,时不时浑身抽搐一下,谵语也越来越厉害。王秀兰守在旁边,眼泪止不住地流:“医生,求求你想想办法,我儿子快疼死了!”
这时,同病房一个陪床的大妈凑过来说:“妹子,我看这孩子八成是中了暑气,又积了食,浊气堵在肚子里了。光挂水不行,得把那股浊气泻出来才行。我认识个老中医,专治这种急症,要不你们去试试?”
病急乱投医,胡建国夫妇赶紧抱着儿子找到了那位中医。老中医摸了摸脉,看了看舌苔,说:“脉数有力,舌苔黄厚,肚子硬痛拒按,这是食积化热,腑气不通啊!得用枳实、厚朴这类药通腑泄热才行。”说着开了方子,里面尽是些理气攻下的药。
药熬好了,黑乎乎的一大碗,闻着就冲。王秀兰好不容易才把药给儿子灌下去,可刚过半个钟头,胡文轩就开始上吐下泻,吐出来的都是酸水,拉的也是稀水,人更没精神了,肚子还是照样疼,而且疼得更凶了,眼瞅着就快不行了。
“这可怎么办啊?”王秀兰哭天抢地,“好好的孩子,怎么越治越重了?”
胡建国也急得满头大汗,突然想起一个人:“对了!我听说城南有个岐仁堂,坐堂的岐大夫医术高明,好多疑难杂症都能治好,要不我们去那碰碰运气?”
“都这时候了,只能这样了!”王秀兰抹了把眼泪,夫妻俩又抱着儿子,打车往城南赶去。
三、岐仁堂里见真章
岐仁堂坐落在一条老街上,门面不算大,但古色古香,门口挂着块黑底金字的牌匾,写着“岐仁堂”三个大字,透着一股厚重的历史感。推门进去,一股淡淡的药香扑面而来,让人心里顿时安稳了不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堂屋里摆着几张八仙桌和长凳,靠墙的药柜有一人多高,上面密密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