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脉四逆汤主之',现在他脉微欲绝,四肢厥逆,正是阴寒内盛、阳气将绝,非通脉四逆汤不能救。"
方子很快开好:附子30g,干姜45g,炙甘草15g。
抓药的学徒小周刚要称药,岐大夫又补了句:"多抓一份,这方子得连着喝,不够。"
妇人看着方子上的附子量,有些发怵:"岐大夫,这附子......是不是太多了?我听说这东西有毒啊......"
"现在不是怕毒的时候。"岐大夫看着她,眼神沉稳,"寻常病用寻常量,他这是阴阳离绝的关头,就像炉膛里的火快灭了,不添大柴怎么能燃起来?附子是回阳的要药,干姜助附子散寒,甘草调和,这三味药合力,才能把快熄灭的阳气拽回来。"他顿了顿,又吩咐,"煎药的时候多加水,浓煎,熬出三碗来,冲点童便进去,分几次慢慢灌。"
"童便?"妇人愣了。
"嗯,"岐大夫点头,"童便性凉,能敛阴,免得阳气回得太急伤了阴液,阴阳相济才能稳妥。"
药很快煎好了,黑褐色的药汁泛着热气。后生用小勺撬开男人的嘴,一点点往里灌。刚灌了几口,男人突然剧烈咳嗽,药汁呛出来不少。"别停,接着灌。"岐大夫在一旁盯着,"哪怕每次只咽下去一口,积少成多也能起效。"
从清晨到傍晚,药碗换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剂灌完时,男人抓挠的手慢慢停了;第二剂喝到一半,腹泻的次数少了,汗也没那么黏了。妇人守在旁边,眼睛熬得通红,时不时问:"岐大夫,您看这......有起色吗?"
岐大夫摸了摸男人的手腕,脉虽然还是弱,但比早上沉实了些,"脉有根了,说明阳气在慢慢回来。"他看了看天色,"子夜是阴阳交替的时候,要是能挺过这阵子,就有救了。"
果然,到了半夜,守在旁边的后生突然喊:"婶子!你看,他不拉肚子了!汗也干了!"
妇人凑过去一看,男人的脸色虽然还是苍白,但嘴唇的乌青淡了些,呼吸也匀了。正说着,男人突然哼唧了一声,额头开始发烫。"哎呀,怎么又发热了?"妇人又慌了。
"别慌,这是好事。"岐大夫闻声从里屋出来,摸了摸男人的额头,又搭脉,"脉浮缓了,这是阴液恢复,阳气回升,邪气往外透呢。"他转身对学徒说,"再煎桂枝汤,加人参15g。"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桂枝汤?"小周记着方子,"这不是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