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湿木头烧不着,光冒烟一样。"
晓冉听得一脸茫然:"可我觉得浑身燥得慌,总想喝点凉的,这不是上火是什么?"
"你这是虚火。"岐大夫指着院里墙角的青苔,"你看那背阴处的青苔,又湿又滑,上面却能长出蘑菇,这蘑菇就是虚火长出来的。你久坐伤脾,脾主运化,脾阳不足,水湿停在体内,早上眼皮肿、傍晚脚肿,都是水湿往下走的缘故。水湿堵在中间,阳气升不上去,反而被逼得往上窜,就成了虚火,烧得牙龈肿痛。"
他拿起桌上的茶壶,往两个杯子里倒了些温水:"你看这壶水,底下的水凉,上面的水被热气熏得发烫,其实不是真的热,是热气散不出去。你吃清火药,就像往这壶上泼冷水,看着能降温,其实把底下的阳气都浇灭了,水湿更重,火反而更旺。"
晓冉听得连连点头:"可不是嘛!我吃了两天黄连上清片,牙龈没好,反倒开始拉肚子,手脚也发凉,吓得我赶紧停了。"
"这就对了。"岐大夫走到药柜前,手指在一排排抽屉上点着,"你这情况,得先把往上窜的虚火引下来,再把体内的水湿排出去。《伤寒论》里有个潜阳封髓丹,能引火归元,再合上《金匮要略》里的防己黄芪汤,利水消肿,双管齐下。"
他一边说一边往外抓药:"这里面的附子,《神农本草经》说它'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就像灶膛里的火种,能把你脾里的阳气补起来;黄柏苦寒,但能燥湿降火,就像扇扇子,把虚火往回扇;砂仁辛温,《本草纲目》说它'补肺醒脾,养胃益肾',能帮着脾运化水湿;龟板滋阴潜阳,好比给窜起来的火苗盖个盖子;再加上防己、黄芪、白术,这三味药是利水消肿的好搭档,能把你眼皮和脚踝的湿气排出去。"
学徒在一旁研墨,岐大夫提笔写下药方:附子15g,砂仁10g,黄柏15g,龟板10g,炙甘草10g,川牛膝15g,木蝴蝶10g,肉桂10g,防己15g,黄芪15g,白术15g。
"川牛膝能引血下行,让火气往下走;木蝴蝶利咽止痛,正好对付你舌头上的疙瘩;肉桂温阳化气,就像给湿木头加点干柴,让阳气能烧起来。"岐大夫写完,又在药方末尾加了行小字:附子先煎一小时,砂仁后下,温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晓冉捧着药方,还是有点不放心:"大夫,这里面又有附子又有肉桂,都是热药,我这'火'会不会越烧越旺啊?"
岐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