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特苦?"李明看着药方,有点犯怵。
"良药苦口嘛。"岐大夫笑着说,"你想想,地里的杂草长得旺,是不是得用点猛药才能除根?这药虽然苦,但能把你骨子里的寒湿赶出去。另外,每天早上用艾叶煮水泡手脚,泡完别用毛巾擦,晾干就行,让药气慢慢渗进去。"
姑娘拿起药方,仔细折好放进包里:"谢谢您岐大夫,我们这就去抓药。对了,他这手热脚热的,会不会越喝越热啊?"
"放心,"岐大夫指着院里的水缸,"你看太阳晒得缸里的水发烫,但缸底的水还是凉的。他这热是浮在表面的,等内里的阳气足了,寒气散了,这虚热自然就退了。《伤寒论》里说'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你这情况虽不在少阴,但道理相通,都是阳气不足,用附子正是补火助阳,引火归元。"
三天后的傍晚,岐仁堂快关门时,李明又找上门来,这次脸上带着笑,脚步也轻快了不少。"岐大夫,神了!就喝了两剂药,手上的爆皮就少多了,新长出来的皮也不那么嫩了,早上起来喷嚏也少了!"他伸着手给岐大夫看,虽然还有些脱皮,但明显比之前好多了,裂口也长平了些。
"我就说这药管用吧。"岐大夫给他把了脉,见寸脉不那么浮了,尺脉也沉得没那么厉害了,"舌苔也薄了些,继续喝,把剩下的三剂喝完再来。"
又过了两天,李明打来电话,声音里透着兴奋:"岐大夫,五剂药喝完了,手脚基本不爆皮了,嘴唇也不干了,早上起来就打两三个喷嚏,拉肚子的毛病也没犯!真是太谢谢您了!"
岐大夫让他再过来看看,调整一下药方。见李明舌脉都平和了许多,只是尺脉还有点弱,便在原方基础上加了10g茯苓健脾利湿,5g干姜温中散寒,嘱咐再服七剂巩固疗效。
"岐大夫,我这病是不是以后还会犯啊?"李明看着自己光滑了不少的手,有点担心。
"三分治,七分养。"岐大夫从药柜里拿出一小包炒薏米,"你平时多吃点温性的食物,像生姜、羊肉、韭菜这些,少吃冰饮凉菜。夏天别总待在空调房里,《黄帝内经》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多晒晒太阳,让阳气生发起来,病自然就不找你了。"
李明接过薏米,连连道谢:"您说得太对了!以前总觉得年轻,啥都不在乎,夏天冰啤酒、冰淇淋没断过,现在才知道,身体是自己的,得好好养着。"
送走李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