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之'。你这是久病耗伤阴血,阳气也虚了。"
李老师喘着气:"我这病,从年轻时就有,一到秋天就犯。"岐大夫叹息:"你以前是不是总熬夜备课?"李老师点点头:"是啊,毕业班,不盯紧点不行。"
"坎水暗耗啊。"岐大夫感慨道,"郑钦安说坎水是'万物根基',你长期耗神,真阳真阴都伤了。"他写下炙甘草汤的方子:炙甘草15克,生姜10克,人参10克,生地黄30克,桂枝10克,阿胶10克(烊化),麦门冬15克,麻仁15克,大枣10枚。
"炙甘草、人参补气,生地、阿胶、麦冬滋阴养血,桂枝温通阳气。"他解释道,"就像家里的油灯,油快没了,灯芯也快烧完了,得又添油又拨灯芯。"
李老师的儿子犹豫:"这药里有桂枝,我妈咳血,用温药行吗?"岐大夫指着《医理真传》:"血证未必都是热,阳虚不能统血也会出血。你妈手脚冰凉,就是阳虚的明证。"
半个月后,李老师再来时,咳嗽轻了,手帕上没了血迹。"不咳血了,也能睡个安稳觉。"她声音虽弱,却有了底气。岐大夫调整药方,加了黄芪20克:"《神农本草经》说黄芪'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你气虚,得补补元气。"
五、冬夜胃痛:附子理中丸温阳
冬至前夜,寒风呼啸。急诊室的护士小王跑来敲门,脸色慌张:"岐叔,我爸胃痛得打滚!"她父亲老王是个搓澡工,常年在澡堂子工作,一到冬天就犯胃痛。
老王蜷缩在诊床上,捂着肚子哼哼,额头上冷汗直冒。"吃了奥美拉唑,不管用。"小王急得掉眼泪。岐大夫摸他的肚子,胃脘处冰凉坚硬,脉象沉迟而紧。"寒邪直中太阴,脾肾阳虚。"他判断道,"《伤寒论》说'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你这是长期在潮湿地方工作,又贪凉饮冷,寒气积在胃里。"
他取来附子理中丸:"附子温肾阳,干姜温脾阳,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健脾。就像你澡堂里的锅炉,火快灭了,水烧不热,得添柴加火。"老王服下药丸,半小时后,胃痛减轻了些,能开口说话了:"刚才像有块冰碴子在胃里,现在暖和点了。"
岐大夫又开了汤药:附子10克(先煎),干姜15克,白术15克,炙甘草10克,党参15克。"附子要先煎一个小时,去毒性。"他叮嘱小王,"你爸这病,跟他总喝澡堂子的凉茶水有关系,以后让他带个保温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