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李可老中医加了益母草五钱、泽兰五钱,这两味药能加强推陈致新的作用,就像清洁工把河道里的淤泥清走;我再给你加黄芪一两、党参五钱,大补元气,气能生血,就像给水泵加大马力;炮甲珠粉冲服一钱,王不留行三钱,路路通通络下乳,但不用滋乳汤里的苦寒药,改用丝瓜络三钱,通络而不寒凉。"
"这药得用黄酒煎,黄酒温通血脉,能助药力;再加点生姜三片、红枣五枚,增强温脾胃的效果。每天一剂,先用三碗水加半碗黄酒,泡药半小时,文火煮成一碗,趁热喝,喝完盖被子发点小汗,别出大汗。"
岐大夫又叮嘱:"回去把滋乳汤全扔了,每天用小米粥加生姜、红枣、红糖煮着喝,脾胃暖了,气血才能生出来。还有,让宝宝多吸吮,就像井水越打越多,别总依赖奶粉。"
三天后,王女士的婆婆喜气洋洋地来抓药:"岐大夫,神了!喝第一剂药,拉肚子就止住了,胃里也暖和了。喝到第三剂,奶水明显多了,昨天晚上孩子终于能睡个整觉了!"
岐大夫在原方基础上减了桃仁,加了当归至一两五钱、黄芪至一两五钱:"now 瘀血渐去,重点补气血。记住,产后百脉空虚,最要顾护脾胃阳气,那些寒凉的汤水千万别再碰了,哪怕是西瓜、梨都要少吃。"
王女士再来时,脸色红润了许多,怀里的宝宝正咂着嘴睡觉,小脸蛋圆鼓鼓的。"岐大夫,您说的真对,"她轻声说,"以前总觉得下奶要靠凉药'下火',没想到越下越虚。现在知道了,脾胃是气血的根,根壮了,奶水才像泉水一样涌出来。"
诊所外的阳光透过竹帘,照在药柜上的"炮姜"标签上,泛着温暖的光。岐大夫看着王女士离去的背影,想起《金匮要略》里"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如今这产后少乳,又何尝不是因虚致瘀、因瘀致虚的循环,需得像生化汤那样,在"生"与"化"之间寻得平衡。
第二章 城中村的"肝郁结"与一帖逍遥生化饮
霜降那天,岐仁堂来了位抱着婴儿的年轻妈妈,牛仔裤膝盖处磨得发白,怀里的孩子正哇哇大哭。"岐大夫,快给我看看,我这奶水突然就少了,昨天还够吃,今天就只剩几滴了,孩子饿得到处找奶头。"
这位刘女士住在城中村,丈夫在外地打工,婆婆刚来伺候月子,两人常因带娃观念不同吵架。"这几天心里堵得慌,昨天跟婆婆吵了一架,气得饭都没吃,晚上就觉得胸口发闷,今早起来奶水就少了,怎么挤都只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