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虚寒严重,非大剂温阳不可。"
人群中有人惊呼:"干姜那么辣,吃多了会不会上火?"
我笑了笑:"《神农本草经》说干姜'温中,逐风湿痹'。王婶体内寒湿太重,正需要这股热力化开坚冰。就像冬天河里结冰,得用太阳晒、暖气烘,冰才会化。"
王婶的丈夫犹豫道:"岐大夫,这药会不会太猛了?"
"放心,我会根据病情调整。"我解释道,"《伤寒论》里的四逆汤用干姜四两,那才是猛药。理饮汤配伍精妙,有白芍制约,不会伤阴。"
开好药方,我又叮嘱:"这药要温服,喝完后盖被子出点微汗。饮食上忌生冷油腻,多喝小米粥养胃。"
王婶的丈夫将信将疑地抓了三剂药。临走时,我看到他偷偷把药单折起来,揣进了口袋——怕是要拿去给西医看看。
三、一剂知二剂已,复诊气短仍未消
三日后清晨,王婶在丈夫搀扶下走进诊室。她气色明显好转,脸上有了血色,说话也有力气了。
"岐大夫,喝了药后,胃里暖暖的,像揣了个小火炉。"王婶笑着说,"昨天能吃下两碗粥,夜里也能平躺了。"
我诊了诊脉,脉象比之前有力,但仍有细弱之象。再看舌苔,白腻稍减,但仍有寒湿未净。
"王婶,寒饮已化大半,但脾胃之气未复,还需继续调理。"我在原方基础上加了9克生黄芪,"黄芪能补肺气,助脾胃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气短的毛病就会好。"
这时,门口又围了不少人。上次质疑的那个工人挠挠头:"岐大夫,这中医真神了!王婶这气色,跟换了个人似的。"
我趁机讲解:"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王婶的病看似复杂,其实抓住'寒饮凝结'这个根本,就像开锁找到了钥匙。《脾胃论》说'脾胃虚则湿胜',寒湿不除,百病丛生。"
人群中有人点头,有人若有所思。我知道,中医的疗效就是最好的宣传。
四、十日调理终痊愈,岐仁堂里传佳话
十日后,王婶健步走进诊室,手里提着一篮自家种的青菜。
"岐大夫,您看我现在,能挑水浇菜了!"她笑着转了个圈,"这药真是神了,连多年的老寒腿都不疼了。"
我再次诊脉,脉象平和有力,舌苔薄白。寒饮已化,脾胃得复,肺气充盈,诸症皆愈。
"王婶,药可以停了,但要注意保养。"我嘱咐道,"平时多晒太阳,少吃生冷食物。《黄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