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吃惊,但仍然是参次不齐的跪了下来。
见众人跪下,少监满意地点点头,然后便是沉声道:“着李贤即补礼部尚书,非常之时,卿宜勿辞!”
原来圣意如此!
众人眼光中都是波光闪烁,用复杂的眼神看向李贤。
当时虽然已经内阁权重,但明朝是以尚书为尊的。废中书省之后,除了加师、保之外,就是以尚书品级最高。而且,权力最大。
吏部尚书称天官,为百官之首,就是当时尚书各部的权力分配的体现。
洪武年间,虽然已经有大学士,但不过是备顾问。到永乐年间,文渊阁渐渐成制度,但大学士的品级不过是五品官。
高于知县和御史、各部主事,低于员外郎,和待郎、尚书,还差的远。
公平的说,永乐到仁宣年间的大学士,不过是皇帝的秘书班子,做一些秘书草诏的工作。
仁宣年间,学士权重,内阁制度渐渐完善,但大学士的品级并没有提上来。
宣德年间的大学士权重是体现在以各部尚书兼任大学士上的,这样一来,既有内阁的草诏票拟权,又有六部的执行权,所以所谓内阁渐渐权重,关节就在这里。
时至今日,内阁仍然不能管部,尚书完全能自行其事。遇到强势的大学士,六部就弱一些,遇到强势的六部,内阁就势弱很多。
之前的六部,有三部尚书是建文和永乐年间的进士,资格威望之高,内阁简直没有办法管理六部,所以大学士不兼部务,权威无形之中就下来很多。
现在礼部尚书致仕出缺,皇帝在第一时间叫李贤补缺,这样一来,李贤以太子保傅并礼部尚书再兼大学士,内阁之中,仍然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