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案,就是内阁牵头,由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一起进行。天顺年间,皇帝推出了朝审制度,就是重大刑案由内阁和诸法司在朝中会审,这样的做法,一则是强化中央威权,二来是重视刑律判案,三来也是强化了内阁的职权。
基本上,任何国家大政,现在都是绕不开内阁了。
所以吕原的话也得到了众人的赞同,廷议之前,内阁居然没有成议,而且对奏议没有补充,或是改良,这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事。
“学生要去见一见太保,有事相询。有什么事,等学生回来之后再定,如何?”
“也成!”
“李公走一遭也对,看看太保下头还有什么计划。事先预闻,免得事后太过被动。”
“唔,唔!”
众人都是赞同,李贤也是一笑,刚想起身,外头有一个中书舍人来报,低声道:“内廷出来一个司礼少监,说皇上有旨意。”
“咦,”彭时这一次先开口了,他奇道:“这会子皇上派人来做什么,皇上不是说了,廷议之前,他一无定论么。”
事实上,变法之事,现在就是各个集团的纵横折冲,皇帝自己,倒真的没有太多的成见。毕竟,张佳木拿出来的办法从来是考虑到得益方和损坏方的力量对比。
现在这种改制法,官员固然没有办法再收受灰色收入,但表面的收入已经比原本的灰色收入只多不少,而最要紧的,就是得益更多的是京官,地方官员中的大半也会赞同,只有少数在火耗收取和摊派上获利更大更多的地方官员会反对,但他们在官僚集团中的力量也并不强,所以可以忽略不计。
至于宦官集团的利益和此无关,除非是为了反对张佳木而反对。
武勋集团中,勋臣置身事外,武职官在等待下一步的改革办法。张佳木已经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