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散开,不过议论的声浪犹如海潮,犹如鞭炮,也似乎是火炮轰鸣,吵的人耳朵嗡嗡直响。
按张佳木的说法,京官都是官员中精英的精英,在京奉职办事,比在地方上清苦……这是完全不合理的。比如台谏官员,按张佳木的说法,他们本身就是要纠正不法,以自身来正人,如果这样的官员穷困潦倒,那么,他在普通人和作奸犯科的官员面前,又如何挺的起腰板来呢?
回到家中,他又如何面对妻子和儿女呢?
难道做人清正不阿,结果就是要穷困,穷困是迫不得已还是必须?如果说当好官就必须穷困,那么就不妨把所有的官员都抄一次家岂不是更加省事?
所以穷困并不是一个官员人品好坏的体现,相反,越是叫好官穷困,朝廷的责任就越大。在这个论调上,张佳木还举出了宋朝的例子。宋之名臣,范仲淹是典型的例子。没有中举时躲在寺庙里读书应考,饭也吃不起,要和尚敲钟去吃饭。
这般困苦,一切在做了官后就解决了。范家迅速富裕起来,老范给儿子写信,叫儿子下乡催租,后来回信,带了三十船的租粮回家。
这就是宋朝士大夫的生活,有地位,脑袋有保障,发言基本上不会被关起来或是到午门前打屁股,工资高福利待遇好,宰相位在亲王之上,就是说宋之亲王见了宰相要主动行礼……
对某些东西,张佳木现在是无力改变的,不过,就是涨工资这一项,已经叫很多官员眼泪汪汪的等着朝中大佬们的决定了。
“听说没有?太保说了,谏官就是汉朝的议郎,汉之议郎可是有六百石的俸禄!”
“哇,不得了,杨兄可是正经的监察御史,这一下如果廷议通过,六百石米的俸禄,杨兄,你当大请客!”
姓杨的御史被众人围在中间,此时也是一脸矜持的笑。别的官员暂且还没有太多的消息,但言官中的普通的监察御史已经有消息传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