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惊雷,瞬间镇住了场面!他一步踏前,挡在兵卒与老儒之间,锐利的目光如同刀子般刺向那老儒,声音冰冷如铁,带着御史中丞的凛然威势:“你说‘禹德在民,不尚威刑’?仅凭这几个鬼画符?证据何在?尔等所识古籀,可有与此完全吻合之字形?还是尔等……心怀故国,牵强附会,曲解圣意?!”
“我……”老儒被冯劫的气势所慑,狂热稍退,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他所谓的解读,确实掺杂了太多主观的臆测和情绪的宣泄,面对真正精通古文字的帝国大吏,底气瞬间不足。
“本官奉天子命,持掌文教,考释古义,岂容尔等信口雌黄!”冯劫不给对方喘息之机,猛地转身,指向身后一名早已准备好的、头发花白的博士,“张博士,你精研史籀三代之文,由你当众考释!以正视听!”
那位张博士面容清癯,眼神沉静,显然是有备而来。他无视周围的喧嚣和那老儒怨毒的目光,在两名书吏的协助下,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幅巨大的、由数张细绢拼合而成的捶拓工具。书吏熟练地将浸湿的细绢覆盖在石碑上,用特制的软刷轻轻捶打,使细绢完美贴合碑面每一个凹陷的刻痕。接着,饱蘸浓墨的拓包被均匀地拍打在细绢表面,墨色迅速渗透,清晰地显现出碑文的反向阴刻轮廓。
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张博士手持放大的、由宫廷画师精心绘制的鸟虫文与史籀大篆对照图谱,凑近那墨色淋漓的拓片,逐字逐句,声音沉稳而清晰地开始解读:
“此字,”他指着拓片上一个人形躬身、双手似持耒耜的符号,“于周原甲骨及商鼎铭文中,确为‘禹’字象形无疑。”
人群一阵骚动,老儒眼中闪过一丝得意。
“此符,”博士手指移向旁边一个形似器皿中盛放禾苗的符号,“乃‘稷’字!意为五谷,社稷之重!”
老儒脸色微变。
“再看此处,”博士指向那几个被老儒解读为“威刑弃”的繁复符号,“此符,形似规与矩相合,乃‘则’字!法度准则之意!此符,状若水流遇阻而分,乃‘疏’字!疏导之意!此符,形似双手奉土,乃‘奠’字!奠定、安定之意!”
他抬起头,目光如电,扫过全场鸦雀无声的人群,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此段碑文,非是‘禹德在民,不尚威刑’!其真意为——‘**禹疏百川,稷奠九土,垂则万世,以安黎庶!**’”
他顿了顿,迎向那老儒瞬间变得惨白如纸的脸和人群难以置信的目光,一字一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