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士的耳中,如同重锤敲击在青铜钟鼎之上,“今夜,淮水便是你们的战场!对岸,便是楚蛮盘踞之地!”
他猛地抬手,指向南方那浓重的、透出点点灯火的黑暗:“楚将项燕,拥兵二十万,据守天险,妄图阻我王师!他以为,这淮水便是他楚国的护城河?他以为,这黑夜便是他最好的屏障?”
王翦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撕裂夜空的穿透力:“错了!大错特错!今夜,这淮水,将因尔等而沸腾!这黑夜,将因尔等而燃烧!尔等背负的,不是油囊火把!是荡平荆楚、光耀大秦的烈火!是焚尽楚军胆魄的雷霆!”
他的话语如同点燃了引线,台下数千双眼睛中的火焰瞬间炽烈燃烧起来!粗重的呼吸声汇成一股压抑的声浪。
“记住!”王翦的声音如同寒铁交鸣,斩钉截铁,“渡河之后,三人一组,互为犄角!遇敌则弩箭开道,短剑搏杀!目标只有一个——楚军营垒外围的鹿砦、拒马、箭楼、栅栏!将尔等背负之火油,尽数泼洒其上!尔等手中之火把,便是引燃这燎原之火的火种!”
他猛地一挥手,指向旁边一排排早已准备妥当、被黑布覆盖的物体:“登筏!”
随着他一声令下,覆盖的黑布被迅速掀开!露出的并非巨大的战船,而是上千只形制简陋、却极具实用性的特制木筏!这些木筏用坚韧的毛竹并排捆扎而成,结构轻巧而牢固。每只木筏仅能容纳三到四人,筏首装有简陋的木桨,筏身两侧还额外捆绑了数只充满气的羊皮囊,大大增加了浮力。这些羊皮囊,正是秦军工匠利用从草原部落交换或缴获的技艺精心制作的浮具。
“登筏!出发!”负责具体指挥的裨将蒙恬(历史上王翦伐楚时蒙恬为副将之一)厉声喝道。
数千死士动作迅捷如豹,悄无声息却又秩序井然。三人一组,背负沉重的油囊,手持巨大的火把,迅速而熟练地登上各自分配的木筏。他们压低身体,如同夜色中滑行的水鬼。木桨入水,只发出极其轻微的水花声。上千只竹筏,如同突然从河滩阴影中涌出的庞大鱼群,悄无声息地滑入冰冷刺骨的淮水之中!
没有号角,没有鼓声,只有木桨划破水面的微弱涟漪,以及死士们压抑到极致的呼吸声。数千只竹筏,在浓墨般的夜色掩护下,如同一片巨大的、移动的阴影,向着对岸那片闪烁着点点灯火的死亡之地,悄然而坚定地漂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淮水南岸,楚军大营。中军帅帐内,灯火通明。项燕并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