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后面。
东联舰队的 "攻击" 越来越密集。模拟巡航导弹从不同方向袭来,有时是单枚突防,有时是多波次饱和攻击。赵砚指挥着舰队有条不紊地应对:驱逐舰负责中远程拦截,护卫舰承担近程防御,舰载机则前出进行空中警戒。
"舰长,东联 ' 喀山号 ' 驱逐舰脱离编队,向我右翼机动。" 参谋的报告让赵砚皱起了眉头。这个举动不在预设剧本里,难道是东联方面临时改变了战术?
他立刻调出 "喀山号" 的参数:满载排水量 8000 吨,装备有新型相控阵雷达和垂直发射系统,是东联海军的新锐力量。"密切关注 ' 喀山号 ' 动向,通知 ' 黄山舰 ' 向我右翼靠拢,形成交叉火力。"
就在这时,通讯频道里传来一阵杂音,随后响起东联舰队指挥官伊万诺夫的声音,带着浓重的俄语口音:"赵舰长,你的防御很严密,但我们总会找到突破口的。"
赵砚嘴角微微上扬:"少将,战场上没有永远的不败之地,只有不断变化的战术。" 他知道,这是对方在试探他们的反应。这场假冲突不仅是对装备和战术的考验,更是对指挥官临场应变能力的较量。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海面上 "硝烟弥漫"。东联舰队尝试了各种战术:有时是集中火力攻击补给舰,试图切断后勤线;有时是分散兵力,从多个方向同时施压;甚至还模拟了潜艇突袭,试图从水下发动 "致命一击"。
赵砚则指挥着舰队见招拆招。面对集中攻击,他让补给舰后撤,主力舰组成防御圈;面对分散进攻,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面对潜艇威胁,他派出反潜机进行地毯式搜索,同时让护卫舰投掷深水炸弹。
整个过程中,双方的 "攻击" 都精准地避开了要害部位。模拟导弹要么被拦截,要么 "击中" 非关键区域;模拟鱼雷总是在最后一刻被声呐发现,及时规避。海面上虽然 "炮火连天",却没有一艘舰艇真正受损。
这种 "点到即止" 的较量,考验的是双方的战术协同和武器性能。每一次 "攻击" 和 "防御",都在积累着宝贵的数据 —— 导弹的突防概率、雷达的探测距离、舰艇的机动性能…… 这些数据将成为未来改进装备和战术的重要依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午后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经过数小时的 "激战",双方都暂时停下了 "攻击",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