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高考的消息确定了之后,他当时为什么顶着秋收的压力也要给知青们批假。除了不忍心,可怜他们,其中也有结善缘的意思。
他不是那种只知道埋头干活的老农,一些政策的调整和形势的转变,他是会嗅到一些东西的。
这些知青们的根不在这里,终有一天是要离开的。与其百般阻挠,不如顺水送人情,说不定到了哪一天,人家反过来就会帮你。
不过,要想李国强接收一个从其他生产队调过来的知青,除了要让他看到他想看到的,也必须确保过来的人不会带来麻烦。
要想让宋朝明现在的生产队长放人,就看他会不会利用上次受伤的事了。
要想让李国强接收他,就看他们怎么利用姜棉给的那些资料。这不仅仅是那些复习资料,还有姜棉几个平常看书做题记的笔记。
四个名牌大学生的笔记呢。
自从他们考上的消息传开后,多少人过来想借,姜棉却是一本都没借出去,她记得当初自己是答应了唐建设的,当然不能食言。
不管是唐建设还是宋朝明本人,自然是希望可以把他的关系转到铃木生产队这一边来。
宋朝明是个聪明人,他明白怎么做。把姜棉借给他的粮食和那些母鸡拉回唐建设那里放好,兄弟几个开始想办法如何运作。
姜棉虽然借了三百斤粮食给宋朝明,但要送去粮站的依然不少。
运粮的事依然要麻烦到队里的拖拉机,虽然李国强这个队长发了话的,但两位男同志,一人还是揣了两包烟。两位女同志,则一人带了一些糖。
到了粮站,遇到一些熟人,知道他们明天摆宴的,就对着他们笑,惊奇地说道:“你们明天都摆宴了,今天还一起拉粮食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