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三日,正午将至。
巴陵城中心广场上,早已人山人海。从各地赶来的百姓代表、巴陵城内的居民、守城将士…黑压压一片,肃穆无声。广场中央,临时搭建了一座高台。高台之上,并未摆放祭品,只有一张香案,案上供奉着两件物品:一件是诸葛亮亲笔书写的、饱含血泪的祈愿祷文;另一件,则用明黄色的绸缎覆盖着,形状方正——正是那片承载着刘晔最后气息的玉玺印纽残块!(诸葛亮特意命人从江陵匠作营废墟中寻回)
诸葛亮身着一身素白麻衣(为刘晔等人服丧),在邓义和几名亲卫的搀扶下,拖着尚未痊愈的病体,一步步登上了高台。他脸色依旧苍白,身形消瘦,但脊梁挺得笔直,眼神如同燃烧的星辰,扫视着台下无数双饱含期待与悲愤的眼睛。
阴沉的天空下,万籁俱寂,只有风声呜咽。
“荆襄的父老乡亲们!”诸葛亮的声音并不洪亮,甚至有些沙哑,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广场,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今日,我们在此,不为祭祀鬼神,只为告慰英灵!只为凝聚你我心中,那份守护家园、期盼太平的——愿力!”
他指向香案上的祷文和玉玺印纽残块:
“此乃亮泣血所书之祈愿!此乃刘子扬公…与邪魔玉石俱焚时,所遗之玉玺印纽!其上…尚存刘公…守护荆襄之最后气息!”
人群中响起压抑的啜泣声。
“襄阳血未冷!英灵魂未远!今日正午,阳光刺破阴云之时!”诸葛亮猛地抬头,看向依旧阴沉的天空,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信念:
“请随我——”
他率先面朝香案,深深躬身,用尽全身力气,发出震天的呐喊:
“祈山河永固——!”
“愿邪魔退散——!”
“请英灵安息——!!!”
“祈山河永固——!”
“愿邪魔退散——!”
“请英灵安息——!!!”
山呼海啸般的呐喊,瞬间从广场上爆发!如同压抑已久的火山,冲破了阴云的阻隔!成千上万的声音汇聚成一股磅礴浩瀚、直冲云霄的意志洪流!这洪流中,饱含着对逝者的无尽哀思,对魔物的刻骨仇恨,对家园的深切眷恋,对未来的殷切期盼!这是荆襄大地,生者不屈的呐喊!
就在这万民呐喊达到顶峰的瞬间!
嗡——!
一声极其轻微、却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