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城下,战云密布。
诸葛亮率领的庐江军主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在曹操大军渡河之前,抵达襄阳城南三十里处扎营。甘宁的水师则逆汉水而上,封锁了襄阳东南面的水道,切断了蔡瑁可能的水路逃遁路线以及与夏口黄祖的联系。
旌旗猎猎,营寨森严。庐江军并未立刻攻城,而是摆开了堂堂之阵。诸葛亮深知,强攻襄阳坚城,代价巨大,且易被随后赶到的曹军渔利。他的策略是:围而不攻,以势压人,逼蔡瑁内乱,同时等待马良在城内策应。
然而,蔡瑁也并非坐以待毙。刘表已死,他假借刘琮(已被其控制)之名,自领荆州牧,大肆封赏心腹,弹压异己。面对兵临城下的庐江军,他一面加固城防,征发民夫,一面派出使者,向樊城的张辽紧急求援。
张辽接到襄阳求援和庐江军已至城下的消息,浓眉紧锁。曹操给他的命令是“盯死刘晔,伺机而动”,并未授权其擅自渡河开战。但庐江军兵临襄阳,若坐视蔡瑁被灭,襄阳落入刘晔之手,则荆襄门户大开,后果不堪设想。
“将军!末将愿率本部精骑,渡河击其侧翼!挫其锐气!”副将李典请命道。
张辽沉吟片刻,眼中精光一闪:“不!刘晔军势大,又有诸葛、庞统为谋,不可轻动。但也不能任其嚣张!传令!点精兵五千,随我渡河!列阵襄阳北门外,与城内蔡瑁互为犄角!我倒要看看,那‘卧龙’诸葛亮,敢不敢同时面对襄阳坚城与我曹营精锐!”他决定以精锐之师前出压迫,威慑庐江军,为曹操后续决策和主力南下争取时间。
于是,襄阳城下,出现了诡异的三方对峙:南面是诸葛亮统领的庐江军大营,北面是张辽率领的五千曹军精锐在汉水北岸扎下前哨营寨,与襄阳城隔河相望,而襄阳城本身,则被夹在中间,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诸葛亮站在营中高台,羽扇轻摇,望着北岸曹军营寨的森严气象和张辽那杆迎风招展的“张”字大旗,眉头微蹙:“张辽张文远,世之虎将,用兵沉稳,锐气内敛。其渡河列阵,非为决战,实为威慑,欲乱我军心,拖延时日,以待曹操主力。”
庞统灌了口酒,冷笑道:“虎将?困在浅滩的老虎罢了!他兵少,又背水列阵,看似勇猛,实则犯了兵家大忌!孔明,不若让我率一军,趁夜渡河,烧他营寨,乱其阵脚!”
诸葛亮摇头:“张辽非庸才,必有防备。强攻其营,纵有小胜,也难撼其根本,反易折损我军锐气。且蔡瑁在城中窥伺,若我军与张辽缠斗,其必出城夹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