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得一帮子大臣们,思维渐渐活跃了起来。有点像是现代公司里的开会,各自的头脑如风暴般展开。
倒是大臣们一致认为,与其大面积开网。不如先从粮商着手。一来是一旦在推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可以及时修正。二来,皇上对粮商的监管和打击,已经使得绝大部分粮商,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列入了朝廷监管范围。
只要顺着原先的监管工作,便能将商粮税推行而下。众臣讨论拟设一新司,名曰国税司,于各省设一国税局,再于各府设一国税处,再设于各县设一国税科。专管例如粮商之类的商业税收。
当然,这所谓的国税司啊之类,是在赵哲那有意无意的暗示明示中,被他们讨论拟用而去的。以前征税,都是通过各地府衙征收,而府衙也是几乎处理当地军务之外的所有事务。容易形成一手遮天,欺上瞒下的局面。而当地官员,既要处理政务,又要收税。能力稍差一点的便无法顾全。
索性设一垂直收税系统,也好将所有税收从州府县衙中独立出来,提高效率。只要想想,每个地方都有一帮子官员。一天到晚只管收税,效率肯定不错。
但问题来了,这一新司,究竟隶属于哪个部门,却成了争论的焦点。从理论上来讲,垂直于户部之下比较合适。但如此一块巨大的权力和利益肥肉,又有多少人不垂涎三尺?
兵部的卫蒙说,若是交由兵部来执行收税,不论是效率还是威慑力将远超过其他部门。但吏部却是不同意见,若由他们垂直管理国税司,可以提高清廉度。增加对税官的震慑性。
礼部说,国税乃是国之礼法,当用圣人之道感化天下,国税司理当他们管理。刑部却说,刑部掌管天下刑法,若其管理国税司,可以将刑法的严谨而一丝不苟纳入征税体系,方正而严明。
就连工部的老实人徐洪,都想着来插上一手。盖因这块利益和权力,实在太大了些。若是一切顺利,光是粮商一处,便能收益三千万贯。更别说其他也准备展开的税收了。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