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很清晰,先不论皇帝到底怎么出手,就是如今京中的游击军,为了扞卫自身利益,也不会让大明倒台。
虽然有六万多人接下任务,去往关外执行掳人任务,还有七万人去河南接媳妇,可京中依然有四万多好手。
连闯贼都不是他们对手,山海关兵真能入得了京师?
山海关,寒风和着海风呼啸,传旨太监的身影刚出现在城头。
寒风卷着他的尖嗓,穿透了营垒:
“陛下有旨,吴三桂总兵归家省亲,防务暂由副总兵白广恩代理,众兵将换防通州,兵械留下,限时三日!钦此。”
城头上的兵丁们面面相觑,有人窃窃私语,有人面露忧色,却没人敢轻易动弹。
远处的快应队已悄然布防,刀鞘里的刀,在夕阳下泛着冷光,像一张无形的网,罩住了这座风雨飘摇的雄关。
一场不动声色的换防,正在暮色里缓缓拉开序幕。
吴襄的手指在供桌上的香炉里胡乱扒拉着,香灰沾了满手,他却浑然不觉。
祖祠里供着吴家列祖列宗的牌位,檀香的烟气缭绕,映得他鬓角的白发像结了层霜。
“糊涂!你是真糊涂啊!”
他猛地转身,指着吴三桂的鼻子,声音都在发颤,
“清君侧?
你以为你是朱棣?
今上连御史台都敢拆,眼里能容下你这拥兵自重的总兵?”
吴三桂站在牌位前,脊背挺得笔直,脸上却没什么血色:
“事已至此,退不了了。”
他望着供桌上那盏长明灯,火苗在风里摇晃,
“亲兵带着我的令牌去了山海关,参将见了令牌,定会起兵——
我总不能让他们白白送死。”
“送死?
你这是将整个吴家都往火坑里推!”
吴襄气得浑身发抖,踉跄着后退两步,撞在供桌的边缘,牌位发出一阵“哐当”的轻响。
祖氏赶紧扶住他,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三桂,听你爹的话,赶紧跑吧!
去高邮州,回咱们老家,隐姓埋名,总能活下去!”
吴三桂闭上眼,耳边仿佛已响起山海关的马蹄声。
那些兵丁,有的是他从辽东带出来的孤儿,有的是跟着他守了吴家几代的老人,他喊一声“杀”,他们就敢往前冲。
可这次,他喊的是“清君侧”,是把他们往谋逆的路上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