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于此乱世安身立命。
朱有建看着他通红的眼睛,忽然沉默了。
他原想逼一逼,却没料到这汉子竟是这般执拗——
不是贪生怕死,是舍不得吴家军折损,真是大明忠臣啊!
“陛下,恕臣难从命!”
吴三桂决定强硬到底,那一年也是这样,皇帝好言好语,还赐了万金。
崇祯深居内庭,哪里知道战场的严酷?
定辽一败再败,若山海关守军,都死在辽河平原,大明就完了,他相信崇祯懂!
可惜朱有建不是崇祯,他不懂,所以他气道:
“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免职、归家反省,待想通,愿领兵出关,再行恢复!
承恩拟旨,吴三桂自去!”
朱有建说完就走,走出议事厅,赶紧召集“快应队”教官团,叫他们带人随传旨黄门去往永平府,按照原计划执行。
这本就是商议好的,吴三桂坚决应旨,就留在皇庄熟悉火器,以及一应战术计策,然后派人去山海关教授守军。
该给的好处一样不少,还会得到其他好处,作为一名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年轻总兵,朱有建还是很喜欢的。
若是不同意,就直接免职回家,传旨太监去往山海关宣布裁撤,给他们三日时间收拾好回京城,不允许携带武器。
若是听话,自然剔弱留强各有安排,若是不听话,想要哗变,就由“快应队”直接想法抓人,丢去矿山劳动改造一年。
这也是“快应队”的考核项目,同样也是总教头高宇顺的成果结算,可以为之后的人员培训提供宝贵经验!
吴三桂全身冰凉,完全无法理解皇帝的想法;
过去皇帝朝令夕改刚愎自用,表现在治政的急于见成果,对他吴三桂百般满足;
每年辽饷的大头都给他,令他赚的盆满钵满,守军也得到好处,基本他振臂一呼得到的是影从。
“陛下!”
吴三桂猛地抬头,脸上血色褪尽,连声音都带着颤。他怎么也想不通,
不过是拒了领兵出关,竟落得个免职的下场。
往日崇祯帝对他,纵有不满,也总念着山海关的重要,赐金赐银,百般安抚,哪像今日这般决绝?
王承恩捧着空白的圣旨上前,笔尖蘸了朱砂,只等陛下再颔首,便能落下那冰冷的字迹。
议事厅里静得能听见烛花爆开的轻响,吴三桂望着端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身体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