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胪寺官员们气得脸色发青——
接待时这些使团可不是这么说的,哪里是朝觐宗主国的使节?
分明是来占便宜的奸商!
朱有建抬手示意安静,王承恩随即击响金铃。
就在此时,六国使节同时出列,呈上统一口径的国书:
要求大明允许“耶稣会”在全境传教。
他们态度倨傲,言必称战此为它国规矩,行礼时仍倔强地保持躬身姿势,气得鸿胪寺官员直跳脚。
钱谦益在角落里急得冷汗涔涔,他的手紧紧攥着袖中的奏本,那是他连夜写就的防务建议。
作为浙江人,他很清楚知道西洋人确实有底气,他们的船又坚又快,他们的火炮射程更远,威力更强,他们的火枪兵是真强大。
他的心中如同狂风巨浪,不断地回想起西洋战舰的阴影和火枪手的杀气。
他知道,如果大明拒绝了西洋使节的要求,沿海的商民势必会遭受重创,无数家庭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钱谦益的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当朝鲜使团呈上国书时,范承谟与李佲恭敬地跪地聆听。
范承谟早已习惯后金的跪拜礼仪,而多次朝觐大明的李佲也对这套流程驾轻就熟。
他们一前一后,动作整齐划一,仿佛经过了无数次的排练。
鸿胪寺寺卿暗自点头,还是朝鲜人懂规矩,若各国使节都想朝鲜使节该多好?
然而,当鸿胪寺官员宣读朝鲜国书时,满朝文武皆惊得说不出话来。
国书内容犹如晴天霹雳——
李倧竟已主动退位,朝鲜国现由 “大金” 统治!
更令人震惊的是,国书中宣称 “大金” 与清国毫无瓜葛,不是八旗统治,而是与汉、朝共治的新政权。
最后,国书谦卑地请求继续尊奉大明为宗主国,恳请允许通商并求得庇护。
殿上瞬间鸦雀无声。王德化气得手抖,差点抽出腰刀。
半年前还是清国摄政王的多尔衮,半年后竟成了朝鲜之主,还派使节来尊大明为宗主?
这剧情反转得比说书先生的段子还离奇!
王德化的脸上涨得通红,他几乎要跳起来质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方正化的表现比王德化沉稳多了,他葬送了那么多鞑靼人,都不带做噩梦的,若是八旗真想做过一场,那就来吧,咱家还没过足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