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若望见此情形,认为机不可失,便向高宇顺提议:
"何不让更多的天主教徒参与进来?
他们熟悉教义,或可助我们一臂之力。"
作为大明“耶稣会”实际领袖,汤若望的提议很有说服力,只要皇帝陛下同意,他就可以发召集令!
朱有建对这群人的狂热颇感兴趣,当即令王德化持谕令前往各大城池,召集"耶稣会"成员前来研究院共同参研。
他将天文科旁的一座楼改名为"神谕科",作为《乾坤圣德经》的专门研究机构。
对于这项研究能否产出成果,朱有建其实并不抱太大期望。
说来讽刺,《乾坤圣德经》虽出自他手,但成书后他再翻阅时,竟发现许多繁体字已认不全,不少语句晦涩难懂,甚至不知所云。
作为原着作者,这种感觉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只是这番心思,他却无处诉说。
与此同时,南洋使团的到来,对于大明这几年的了解,让他们看到了帝国衰微。
安南使团的表现尤为明显——
这个早已脱离大明、恢复蕃国地位的国家,其使臣仍以"明人"自居,他们居然认为自己才是正统,北朝衰微,他们理应框扶大明。
交谈间,安南国主流露的忧虑更是直白:
"北朝这十五年来国力每况愈下,流寇四起,内忧外患。
我等虽已独立,却是大明正溯,不可让我大明衰落。"
这番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在高宇顺等人发热的头上。
交趾早就脱离大明自治,居然以正统自居,之前他们尚以为,是真将大明作为天朝上国朝觐。
占城使团的朝觐,与其他南洋国家有着本质的不同。
这个饱受西洋殖民者蹂躏的国家,民众在水深火热中挣扎。
他们此次进京,表面上是例行朝贡,实则暗藏求援之意——
希望这个曾经的天朝上国能伸出援手,助他们摆脱西洋人的枷锁。
交趾独立后,经过几十年发展,一举吞并占城,将占城变成名义上的安南国土。
荷兰人的占领与扶持,如今占城好像又独立出去了,可惜占城人不这样认为,如果是为了稻米还好说;
偏偏荷兰人看中的是矿产与人口,大量的占城人被强制去开矿,令占城小王室很屈辱。
吕宋使臣的眼神则复杂得多。
这个由南宋遗民建立的政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