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便陷入了那错综复杂的乱局之中,再也没能活着回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有袁崇焕的前车之鉴,吴三桂对崇祯,是真真切切地不敢再相信了。
对于自己未来究竟该何去何从,吴三桂心中早就有了一番精细的盘算。
要不然高第调他,他也不会入山海关来,与山海关比起来,任何城池都比不了。
在他看来,不论是李自成还是多尔衮,谁要是能给他封王,许他一世荣华,他便投奔谁,要是给的爵位低于王爵,那可就免谈了。
毕竟,他自恃手握雄关,麾下将士能征善战,没有足够的诱惑,怎能轻易挪窝?
至于有人担忧,若是大明最终扭转乾坤、赢得胜利,会不会回过头来找他算账?
吴三桂听闻此言,只是嗤笑一声,仿若听到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他自负地想:
山海关何等重要!
我若率部离开,这山海关一旦失守,京城还能守得住吗?
他笃定崇祯就算再糊涂,对于这点也是心知肚明的。
再者说,山海关这地方,地理位置虽险要,可它自身的局限性也极为明显。
它无法独立自给自足,所需的大量补给,完全依靠外界输送,根本无法凭借自身力量产出。
所以,吴三桂深知,自己能够施展的策略,依然只能是待价而沽、奇货可居,除此之外,还真就别无他法。
而在李自成与多尔衮之间,吴三桂其实还是稍稍偏向于李自成的。
原因无他,山海关存在的最大意义,便是阻挡鞑子入关。
倘若他投降了鞑子,这山海关的战略价值便会瞬间丧失,届时,他吴三桂在满清阵营里,自然也就变得可有可无了。
如此浅显的道理,他怎会不懂?
此刻,面对祖大寿的劝降,吴三桂心中的主意愈发坚定,只等局势进一步明朗,便做出最终抉择。
历史中,李自成绝非等闲之辈,他心里跟明镜似的,深知山海关的分量以及吴三桂的价值。
所以在对待吴三桂这件事上,就如同老练的猎手熬鹰一般,既想驯服这头“猛兽”为己所用;
又舍不得给出更高的爵位,只想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益。
他暗自盘算着,吴三桂身处山海关,虽说手握雄关、重兵在握,但毕竟孤悬关外,急需一个强有力的靠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