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条路已然彻底报废,根本无路可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思来想去,多尔衮只能将入关的路线转向张家口。
可这一转,新的难题又接踵而至。
明军既然有能耐炸毁卢龙道和古北道这般重要的战略通道,自然也有足够的实力守住张家口和山海关。
多尔衮只觉浑身不得劲,满心的憋屈与疑惑:
本王这边尚未发兵,明庭那边却像是早已洞悉大清的一举一动,提前做好了防备,这关内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
他派出的哨探,如同泥牛入海,一去不回,好似凭空失踪了一般。
就连平日里与后金联系紧密的太原府晋商,此刻也完全断了音讯,根本联系不上。
多尔衮心急如焚,满心焦虑地思忖着:
关内到底发生了什么,自己竟然完全摸不着头脑。
万般无奈之下,他只能尝试将哨探放到河套那边去,期望他们能翻过长城,探听关内的情况。
可河套地区的蒙古鞑子,那是出了名的又臭又硬。
清军若是大军压境去攻打他们,他们便如同狡兔一般,迅速往西逃窜,消失在茫茫草原深处;
清军一旦撤退,他们又像幽灵一样,悄无声息地回到原地。
若是派小股军队前往,那简直就是羊入虎口,白白送人头。
皇太极在位时,就曾为这事儿头疼不已,对他们百般无奈。
如今多尔衮接手,同样也是束手无策。
所以说,河套那边过不去,大同、宣府这边的哨探又总是莫名失踪,山海关那边更是指望不上。
多尔衮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入关之路变得愈发艰难,仿佛被一团迷雾重重笼罩,看不清前路究竟在何方。
在沈阳那规模小的令人发笑的大清皇宫内,多尔衮眉头紧锁,面色凝重地召开了一场至关重要的会议。
此次会议的议题简洁明了却又迫在眉睫——探查关内局势,精心筹备南狩大计。
“诸位,”
多尔衮目光扫视着座下群臣,缓缓开口,语气中透着一丝焦虑与无奈,
“这南狩之事,如今实在叫人头疼。咱们对关内情况一无所知,古北道和卢龙道被堰塞阻断。
宣府、大同派出的哨探没了踪影,连平日里互通消息的晋商也没了音信。你们皆是我大清的肱股之臣、栋梁之才,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