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这一瞧,便是许久,他的眉头逐渐拧紧,最终缓缓摇头,脸上露出一抹无奈之色。
原来,他发现这些古道基本呈南北走向,而此时正值多风季节,风向大多自北而来。
如此一来,倘若在古道上埋设毒雷,风力一吹,毒烟极有可能反向飘散,不但无法有效杀伤敌人,反而可能殃及己方,这无疑是弄巧成拙之举。
再者,这燕山山脉群,作为太行山的余脉,虽山峦起伏,却少了几分险峻巍峨之感。
峡谷地带地势低矮,难以找到理想的设伏地点,即便峡谷间狭窄难行,对于那些训练有素、轻装上阵的敌军而言,依然能够勉强通过,并不会出现大队奔马因道路受阻而停滞的情况。
基于此,之前精心筹备的铁丝绳战术,似乎也失去了用武之地。
想到这儿,朱有建不禁感到头疼欲裂。
一方面,埋雷的杀伤力微乎其微,难以对敌军构成实质性威胁;
另一方面,铁丝绳又无法施展,难以构筑有效的防御屏障。
倘若就这么放任敌军顺利抵达古北口、喜峰口,而后集结兵力发起冲锋,彼时,地雷与铁丝绳固然能派上用场,可眼睁睁看着敌人如此轻松地突破防线,长驱直入,他的心里实在是难受至极。
此刻,朱有月建深刻意识到舆图这种介于平面与三维之间的表现形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它无法精准地呈现山势的高低起伏。
更难以判断是否存在隐蔽的鹰口等特殊地形,看来必须派遣经验丰富的人员前往现场实地观察、确认,才能掌握第一手准确资料,进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御策略。
朱有建拖着沉重的步伐,缓缓回到养心殿的庭院之中,重新坐回那张熟悉的躺椅上。
他先是长舒一口气,似是要将满心的疲惫与忧虑一同吐出,而后缓缓闭上双眼,陷入了深沉的思索之中。
脑海中,长城沿线的山川地势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清晰呈现。
他深知,在这错综复杂的防线之上,喜峰口至滦阳之间存有两处绝佳的设伏之地,万万不可错过。
其一,在越过喜峰口堡城大约一千步的地方,恰好有一处形如鹰嘴的特殊地形,此地仿若天然的兵家必争之所。
朱有建暗自思量,必须在此处巧设机关,布下两道坚韧的铁丝绳,两道铁丝绳间隔五十步,仿若一张紧密交织的大网,让敌军难以逾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