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精彩内容!
这边,关于小队人数的讨论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朱有建目光深邃,仿若洞悉一切的智者,不紧不慢地给出建议:
“朕以为,一支小队以一百人为宜。”
诸位文臣武勋听闻此言,纷纷点头称是,仿若小鸡啄米。
一个百人队,进可如猛虎扑食般速攻,势不可挡,退能似狡兔奔逃般速走,灵活敏捷,面对小股贼寇,更是能以绝对优势将其迅速剿灭,仿若秋风扫落叶。
若是汇聚成万人之师,莫说一座小城,便是中等规模的城池,也能轻易攻克,仿若洪水猛兽,无人能挡。
想到日后建功立业、加官进爵,大臣们的眼中不禁闪烁起贪婪的光芒,仿若夜空中闪烁的饿狼眼睛。
随后,众人的讨论愈发乐观起来,话题一转,竟开始商议起一个人头的赏银数额。
户部尚书率先发言,引经据典,结合当下物价,一番分析之后,认为五两白银足以令人拼命,仿若抛出了一个诱人的鱼饵。
毕竟是以优势兵力攻打劣势之敌,这赏赐简直如同天上掉馅饼,与捡钱无异,众人纷纷附和,眼看这赏银数额就要这么定下,仿若木已成舟。
就在此时,一直高坐龙椅之上的朱有建却幽幽开口:
“活人五两,死人没赏!”
声音不大,却如同一记重锤,砸在众人的心间,朝堂瞬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仿若时间都凝固了。
大学士范景文眉头紧皱,仿若遇到了难题,迈出一步,拱手行礼后问道:
“陛下,可否进一步说道?”
在他看来,打仗历来以人头论功勋,崇祯这般说法,实在令人费解,其中深意,他定要问个明白,仿若探寻宝藏的入口。
朱有建并未看向他,只是微微侧耳,听着问话,不紧不慢地回道:
“诸爱卿,地拿了,可是用来种植?何人给你种?诸爱卿府中丁可够?”
这一连串的反问,如醍醐灌顶,让众臣恍然大悟,仿若被一道闪电击中。
是啊,贼寇大多本是流民,灾荒之年为求生存才被闯贼裹挟,说到底,他们不过是会种地的泥腿子。
光想着杀人抢地,却忘了这茬,若把人都杀光了,占再多的地,无人耕种,岂不荒废?
仿若辛苦建起的花园,无人打理,最终杂草丛生。
周奎与田弘遇对视一眼,连连点头,仿若达成了某种默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