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之极的翻着,正好翻到一本岳阳楼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林醒白拿着书念着,摇头而晃脑。
在许多文章、电视当中,摇头晃脑的吟书,是腐儒的表现。但是林醒白不得不说,会这样说的人,本身就是一窍不通之人,不懂得何为吟。林醒白见过父亲,以及另外一位儒生摇头晃脑的讲课。
那是真正的吟出了书中的味道,不像电视中假扮儒生的,读出的就是腐儒的味道。
这一刻,林醒白在回忆着父亲,回忆着与父亲交好的那位儒生朋友。
回忆,敞成了流水。
流水悠悠。
坐着的学生也很奇怪,平时会摇头晃脑的念书的老师,一个个的被讥笑,但是现在林醒白念书,却让人讥笑不出来。学生们不懂得太多,但是感觉,听着林醒白念很舒服。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听着这句,隐有自己也在洞庭湖前,看着湖面雨落,阴风浊浪齐飞的感觉。
这种,被称为意境。
而现在,继承了五十二年前,父亲遗愿的林醒白,很轻松很自在的创造了这个意境。
古文之美,至此得到了初步的体现。
毫无疑问,林醒白的第一堂课,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便是像曲飞烟这样很讨厌林醒白的人,现在在听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