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李明的统一法则模型作为理论指导,张林在起源节点核心区域的法则缓冲区内,开始了更深入、更系统的法则共融实践探索。
——“模型……指导!实践……开始!”
残存意志传递了行动。
他不再仅仅是尝试性地引导法则共融,而是按照模型提供的原理和步骤,精确地寻找高维法则与低维法则在原初层次的“共振节点”,然后利用均衡者意志作为“谐波发生器”,引导两个维度的法则进行“谐波连接”,生成“中间态法则结构”。
李明在据点通过网络与张林保持着实时连接,他根据张林的实践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模型参数,使理论与实践更加契合。
“张林!根据模型预测,在空间法则的原初层次,存在一个高维与低维法则的‘强共振节点’!”李明在网络中指导,“尝试在那里引导共融!可能会获得突破!”
张林按照李明的指示,将均衡者意志集中在空间法则的原初层次。他感知着起源节点本体蕴含的原初空间法则,感知着周围高维能量洪流中高维空间法则的波动。
他找到了模型预测的“共振节点”!那是一个极其微小、难以捕捉的法则交汇点!
他小心翼翼地引导自身力量,以均衡者意志为核心,强行在这个共振节点上建立一个微弱的“谐波连接”!
“嗡——”
一股比之前任何一次都强烈、更加清晰的“法则谐振”在缓冲区内爆发!周围的高维能量洪流受到影响,空间结构出现了微弱的“柔化”迹象!缠绕着起源节点的法则锁链也随之发出微弱的共振!
——“共振……增强!空间……柔化!”
残存意志传递了实践结果!
这证明了李明模型的有效性!他们可以根据模型预测,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则共融实践!
张林进一步引导共融力量,他感觉到,通过这种共融生成的“中间态空间法则”,竟然能够有限地“中和”周围高维空间的扭曲和压制!甚至,他能够利用这种中间态法则,对周围的法则缓冲区进行微弱的“扩张”和“稳定”!
——“共融……中和!缓冲区……扩张!”
残存意志传递了法则共融的潜力应用。
这意味着,法则共融不仅能够抵消湮灭的影响,它甚至可能成为在高维环境中构建低维生存空间的“技术”!
他们尝试在其他法则领域进行共融。在时间法则的原初层次,他们找到了另一个共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