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他原来竟要用这种方式,报答师父的恩情,真是太糊涂了!”并数次放过胡俊……可见郑总兵还是个仁义之人。
\n
在苏门答剌港湾,面对一众将士,郑总兵朗声道,“明天,苏门答剌老国王将举行葬礼,各位将士,此去是圣行,将会给你们带来莫大的好处,各位要听从哈尼王子的安排,需牢记:通好万邦,不辱使命!”
\n
然后更是与我谈论起德与能,“天下武功和武器,并无好坏之分,关键看什么人使用,用在什么地方,好人用在好地方,是抑恶扬善;坏人用在坏地方,便是为非作歹。真正歹毒的,不是武功武器,而是掌握武功武器的人。”、“江湖上时常为什么武功秘笈、神兵利器拼得死去活来,却不知这些东西都是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即使得到也只会招至天谴,带来厄运,所以一旦参与争抢,便已经失去了拥有的资格……”
\n
“王权的核心是为天下造福,所以王位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德固然重要,但治理国家的能力更加重要,否则天下苍生连生计都保障不了,又哪里来的安宁?德,是吃好饭的保证;能,却是吃到饭的保证。”、“时间过去整整二十二年,你看咱们的大明直追盛唐,是何等的强大,永乐盛世必将光照千秋!”、“征帆江湖,弘扬道义。好!道义是德,弘扬是能,这与我先前所说‘通好万邦,不辱使命。’虽然一个站在江湖的立场,一个站在朝廷的立场,却是殊途同归,异曲同工!”
\n
正是这一句句肺腑之言,让我明白很多事理,也更加坚定“征帆江湖,弘扬道义”的初衷。
\n
在古里国海岸的“永示万世”碑前,郑总兵向我和乔琳说起立碑的过程,使我知道他的身世和几番下西洋的艰辛。在我杀了陈雄后,他叹道,“当年他的叔叔陈祖义被杀后,‘海道由是而清宁,番人赖之以安业’,希望陈雄的死,也能让这片大海清静几年……”愈加理解他“通好万邦,不辱使命”背后的艰辛与沧桑。
\n
在阿丹国,郑总兵在听侯显说永乐皇帝自打三殿失火后,经常睡不好觉,咳嗽得厉害,他的眼中忧色更甚,起身在房间里来回踱着步,担忧皇帝积劳成疾,命令道,“事不宜迟,明天上午船队就赶往木骨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