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两家院线是永高和新宝,新宝的情况萧然不太清楚,永高倒是知道一些。他知道永高后来曾经成立电影公司拍过电影,具体是哪几部片子,他却是不记得了。
\n
按照萧然的想法,发行和出品以及制作等等这些本该都是一条龙式的经营方式。就好象好莱坞,他们允许外来资金,可是却很难允许外国制片公司单独出品。
\n
制作和发行分割开绝不是个好主意,目前的香港电影公司制度绝对不合理。如果萧然有足够的实力和资金,他会将制作和出品以及发行全部都揽在手中,在本地至少控制一条的院线。在海外,必须得建立起良好的发行网络,以及相应的周遍商品,达到最佳赚钱方式。
\n
以通俗简单的方法来描述,其实是很简单的。这样一个电影集团公司旗下必须得有类似好莱坞的规范制片部门,这可以避免投资失误的情况发生。一旦制片部门通过一个剧本,就开始为剧本寻找合适的导演和演员以及幕后工作人员,准备预算工作,这就是充裕合理的前期筹备。
\n
当这一切准备好之后,便要交给制作公司拍摄。当拍摄完成,就交给另一个负责配音以及特效的部门,这就是非常重要的制作后期。当这部影片最后剪接完成,便将拷贝交给负责院线的部门安排上映时间。
\n
与此同时,负责海外发行的部门就可以安排卖埠的事了,另外还有负责生产影片相关产品的部门在同时进行。当然,当影片落画一个月后,负责音像发行的部门开始制作录象带,通过庞大完善的发行网络发行到全球。
\n
这才是萧然想要的结构,这就是为什么好莱坞一部大制作影片能够赚上几千美金甚至数亿的原因了。因为他们在尽可能的开发这部影片的利用价值,而香港电影公司完全没有,甚至连类似的结构都欠缺,唯一稍具雏形的便只有嘉禾。
\n
在萧然的构思里,一旦发展成为这样大集团,就可以把各部门分拆上市了。收拢了股民的钱后,又可以再进一步的进行发展,甚至于——再次分拆上市!
\n
不过,目前一切都还只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