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一团和气。
谢家的小辈被这好名声搞得有苦难言,装得心累。言行举止恨不得拿尺子量。
虽然长辈们都抚掌称赞,训孩子的时候,时不时拿出来说两句,比较一番。
同龄人多数是反感的,真没多少人希望自己的闺中密友,学堂同窗是个完美的假人。
但被名声所累的人里不包括谢缈,她是这好名声的受益人,谢家人的表面功夫做得很不错。
没叫她自生自灭,好吃好喝养着她,当然给了一分,到了京城要渲染出十分的效果来。
谢三小姐人不在京城,京城却一直有她的传说。
旁人起初是不信的,把个五岁的孩子扔回族地还能有多重视,不过是说得好听,让她自生自灭罢了。
可是一年年的过去,谢家年年送很多东西回去,谢三小姐的母亲李氏也说孩子身子养得不错,还入了族学,给她祖母写信,说金陵极好,请祖母亲人不要挂心。
信一来,流水般的东西又往金陵去了。
金陵那边的小姑娘大了些,除了写信回来,竟还用私房置办了土仪送来京城送来给家中长辈姊妹说是家乡的味道。
那年谢缈才八岁,瞧瞧人家谢阁老,连个病弱的小孙女都这么的讨喜。
这还不算,十岁那年,金陵遇着洪灾。她一封信写来,说去施粥了,银钱不够,请祖父派人再送些来。
京城信未到,金陵城外她就支了粥铺,同城中富户一起施粥。旁人只知道这粥铺挂个谢字,一个小公子坐镇,两个仆妇盛粥,两个护院看着防止出乱子。
除了小公子日日来,其他四人来一日换一日。小公子不说话,拿一本书(套了皮的话本子)一看就是一天。
钱粮快不凑手的时候,谢家二公子来送银子了,还拖来几车粮食。跟着朝廷的救灾队伍一道来的。
人到了谢家的铺子,才知道这个谢是谢阁老家的。别家来个三五天的,十来天的,只有他日日都来。
别家大人问起,她一开口才知这是个小姑娘。
“祖父教我,达则兼济天下,我家略有余粮便做点力所能及之事。吃完了也不要紧,我之前已经写信回去,祖父会派人送些来。”
旁人问起她祖父是谁,她腼腆一笑,“祖父说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官,但做官的本分就是为国为民,不论大小。”
此后也不再多说,大家心想,官职定是不大。便也识趣不问。
谢二公子跟着朝廷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