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来说,陈燔这改版的《误杀》,严谨性上要强上不少。还塞入了亲情这种大杀器,以及国内都比较少见父母为子女复仇这题材。再加上港岛居民最喜欢的怀旧元素,票房能够发酵也很合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和港岛同一日上映的马来西亚市场,那就纯属意外之喜了,眼下已经拿200万美刀的票房,和香江市场几乎持平。
大陆上映比港版的晚了一周——‘纯港片’么,属于引进片的范畴,中影(名义上发行方还得是喇董,只是 实操是禾花雀,反正是陈燔家的子公司,分账什么好办)内部得先审查审查,然后再提交电影局审查。
陈燔一开始送上去的是原版。
当然不过了,他就是给喇董他们行使权利的机会,同时给新生的深井鹅公司张目:我们虽然是个新公司,但也是服从管理的!
只是陈燔还是低估了人家的效率,最后档期只能错开了一丢丢。
多少有点影响票房。
不过无所谓啦,这电影全港资,内地市场的分账大头是深井鹅的。不像《战狼2》那些看上很赚钱,其实还得和光线等等三七开,七成是人家的。
更重要的是,港岛那些老牌影人会有啥反应?这剧组的主导者是谁,可瞒不过他们的眼睛。
……
“Tony哥,你觉得……”
“你还是和陈燔一样,叫我佳辉哥吧。”梁家辉连续和陈燔合作了这么多部戏,多少也了解了大陆的一些梗,比如Tony老师。
“好的,家辉哥,你觉得我们这个成片,有机会冲金像吗?”
“最佳影片冇机会,其他的提名肯定冇问题,但能不能拿奖就母鸡抖了。”在大部分专业性的电影奖项里,翻拍戏往往是天生弱势,要拿头奖的难度堪比陈燔想拿金鸡。
“最佳影片也不好说的!”陈燔适时插入,手机里正显示着一份影评:
“1. 时代即凶器
导演刻意模糊具体日期,但潮湿的英属旗、电视里彭xx的告别演说,无不暗示着倒计时般的压迫感。惠英红饰演的英籍警司玛姬,将查案异化为殖民权威的最后表演——她砸毁阿耀的店面,玻璃碎片中倒映着褪色的女王像。这种权力符号的堆叠,让案件升级为两种制度的隐喻性对抗。
2. 表演的暴力美学
梁佳辉贡献了职业生涯最克制的爆发:他在客厅里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