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另外俩人:“位是毕导演,这位是郑编剧,这我们这期是这二位总负责。”
来找陈燔的自然不能只有浙博的联络人,隔着行当呢,转述意见难免有偏差,不如当面沟通。
又是一阵寒暄客套,随后也不多废话,陈燔直接开讲:
“演员方面,我觉得最好尽量从省内挑,起码也得是和咱渊源深的;什么周迅儿啊,俞飞弘啊,老姜啊,能联系的都联系一下……”
“老姜?姜闻?他和浙江有啥关系?”
“他媳妇儿温州人!”
“哦!”毕郑两位互相看看,都觉得自己会了。
马科长倒是不明所以,只是点点头:“那沙益也可以,他老婆嘉兴人……可为什么不直接找周和胡?”
“可以找啊,第二梯队,人气高的优先……还有董勇、胡宾……”陈燔又报了几个名字,这回却都是浙江老乡。
末了,又来一句,“有央视的面子在,总能找到合适的!”
嗯?这货居然没推荐自己媳妇儿?央视那俩又不会了。
“三个剧本我都看了下,头俩还成,最后这个……我先确认下,郑编,是您写的?”
“不是,我只是这期的总负责……我们组里总共六个编剧,很多时候都是商量着来,都没有,另外还有专门的撰稿人。”
“哦,那我就可以放心说了!”
“……”
“剧情太干了,人物也扁平了些。”扁平指得是人设,而不是说身材——虽然小黄鸭的身材也确实挺扁平的。
“还有,良渚古城最有代表性不是水利工程吗?最好也加进去,来个古代版的人定胜天。”
“这个概念好!”马科长点头肯定。玉琮是祭祀用的,单纯的讲什么沟通天地之类,容易被扣上宣扬封建迷信的帽子……
“按着资料,那会儿已经开始有各种阶级了,我们也可以把这方面也表现一下:我说说我的思路:主要人物人设不变,还是祭祀;故事背景也依旧是洪水。现在良渚古城正在面临洪水的侵袭,按那会儿的认知主要选择就两条路,要么拜神,要么对抗;王族的统治者选择拜神,于是任命一个玉匠尽快打造一件沟通天地用的玉琮;
“但祭祀反而觉得这不是出路——离神越近的人才越知道神明不靠谱么——于是偷偷找到玉匠,让人在玉琮上做点手脚;这里我们可以还原下没有金属的时期我们的先民是怎么加工玉石的,用燧石钻具和竹管钻孔,以兽皮蘸砂研磨纹路(都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