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 Fu.”老意大利人拉开了胡大导演,“我们经费有限,你不该在这种三流记者身上浪费时间!”
他接着叨逼叨了好多,在翻译的帮忙下,胡啵听懂了个大概,又或者说更迷茫了......
很有趣的一个现象,在亚洲美洲的平民阶层接触网络可以发出不小的声音,运气好还能当个网红啥的。而老欧洲这边......似乎一直维持着精英把控舆论的情况。
这反映到电影节上,那就是普通观众的呼声无所谓,专业人士的声音才能代表‘主流’。
像刚才胡啵接触了那几个家伙,都属于底层媒体人,套到国内那就是三流公众号的撰稿人。
有谱得找职业影评家——差不多相当于大V那种,每篇稿费需要1000到3000欧。
更高一层次,那就是专家权威了,几千欧一篇影评。如果曾经担任过电影节评委的,那一篇文章可以值上万欧。
怎么说呢,真不愧是市场经济的典范,一切都是明码标价。
只是,这也太不艺术了吧?他耐着性子发问:“柏林和戛纳,会不会好一点?”
“这要看你怎么定义‘好’。”老白男耸耸肩。
如果按公关费的标准,那戛纳最坏(贵),柏林最好(便宜),威尼斯居中。
原时空里,人去得就是柏林,拿了个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不过这个是子论坛单位的奖项——含金量不足,而且估计就没花什么公关费。
从风格上来说,这电影也更适合柏林。三大里就属柏林对新人最友好,对商业价值无所谓,喜欢超长镜头的现实表述,还热衷关注边缘群体……
可陈燔想得是让人见识下艺术的现实一面,所以送得威尼斯。
(其实戛纳更现实,现实到这电影压根入不了围……人倒是有针对新人导演的双周活动,但这电影的商业价值几乎没有,所以白买个展位也没啥意义——后面这点胡啵自己就明白,不用教。)
老白男也建议不要参加威尼斯的主竞赛单元,他看过这个电影,坦白说确实有一定‘艺术’价值,但就算公关费给够也没可能拿主竞赛单元的奖......
“可艺术……艺术怎么能被金钱玷污呢?”胡导演摇着头。
“艺术不能被金钱玷污,但需要用金钱衡量!梵高的画如果卖不出价钱,那他就是上千年来无数个会画画的普通人之一……喔,从疯子的角度来说,他倒也有可能是独一无二的。”
一起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