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淡漠的眼神深处,捕捉到了一丝极淡的、几乎难以察觉的……鼓励?或者说,是考官对理解题意的学生,那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
顾寒渊还在纠结是去码头扛包还是去大排档洗碗更能“养活”林晚时,陈砚舟已经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对着林晚露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充满自信和挑战光芒的笑容,那笑容里甚至带着点少年般的意气风发:
“林老师,”他刻意用了在绿洲项目时对林晚的尊称,语气恭敬却掷地有声,“学生明白了。这份‘工作’,我接了!”
林晚的眉梢几不可察地挑动了一下。墨绿色的眼底,那丝极淡的满意似乎清晰了一瞬。
“哦?”她语气平淡,听不出情绪,“说说看,陈‘同学’打算找份什么工作?”
陈砚舟的目光扫过山下繁忙的码头和刚刚开市的街道,胸有成竹地说道:“具体职位名称可能还没有,但工作内容很明确——解决这座小镇居民,以及……某位特定顾客(他意有所指地看了一眼林晚)的‘急需’,用低于他们自己获取的成本,建立起一个稳定、便捷、高性价比的供应网络。”
他顿了顿,补充道,眼神锐利如鹰隼,开始捕捉这个烟火人间里最细微的商机:
“比如,渔民清晨捕捞的新鲜海获,如何以最快速度、最低损耗、最优价格送达镇上每一家餐馆和需要它的居民餐桌,同时保证渔民的收入最大化?”
“比如,夜市摊贩每日需要的蔬菜、调料、一次性餐具,如何统一采购,降低他们的进货成本和奔波时间?”
“再比如,像您这样追求生活品质的居民,如何足不出户,就能便捷地获取到码头最新鲜的渔获、阿海老板最拿手的海鲜加工,或者……一束清晨带着露珠的鲜花?”
他的话语条理清晰,目标明确,直指这座小镇运行中那些细碎却真实存在的痛点——效率、成本、便利性。这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商业蓝图,而是真正扎根于市井烟火、服务于具体需求的“微循环”构建!
顾寒渊听得目瞪口呆。找工作?养活林晚?陈砚舟这架势……怎么听着像是要当这个小镇的“地下市长”兼“首席供应链优化官”?这跟他理解的“打工”完全是两回事!一股强烈的危机感瞬间攫住了他——他好像……又落后了一步!而且是被陈砚舟用林晚教的东西,光明正大地甩开了一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晚看着陈砚舟眼中闪烁的、属于猎手发现猎物的光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