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二千石)和司马(比千石)指挥:部下设曲,由军侯和千人(比六百石)指挥;曲下设屯,由屯长(比二百石)指挥;屯下设队,由队率和队史(比百石)指挥;再往下为什伍,由什长和伍长指挥。即军—部—曲—屯(官)—队—什伍的编制。什伍是军队的最基本编制单位。部曲的编员与作战编员有较大差额,多者可达千余人汉代的兵制是以二与五的倍数为计算。最基础的单位为伍,即每五个人有一个伍长;两个伍为什,每十个人有一个什长;五什为队,每五十个人有一个队率;两个队为一屯,每一百人有一个屯长;两个屯为一个曲,每两百人有一个军侯;两个曲成一部,每四百人有一个军司马。通常每五个部为一个营,即为一独立的作战单位,通常统军者乃将军或是校尉。
\n
校尉到底统领多少个部并无常制,就明确的定义而言,校尉其实只统领一部四百人,《汉书?卫青传》颜师古注:「校者,营垒之称,故谓军之一部为一校。」补《后汉书?百官志》里各种校尉底下往往只编制一个军司马,其义即在此。每部四百人有一个军司马,但有的部地位较高,其长官乃校尉与军司马各一人,如大将军营下五部,地位较一般的部高,所以大将军五部每部长官均是校尉。校尉比两千石,军司马比千石,校尉官职较军司马为高,所以一营之中虽然校尉直辖者只有一部,但其他各部的长官军司马职位均在校尉之下,故亦听从校尉的指挥,因此我们看两《汉书》与《三国志》一个校尉出征,往往带领数千人而非只有四百人就是这个道理。而当时完整编制的一营大致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曲五部两千人,因此通常一个校尉所统帅的部队为两千人上下。这一营即为战术上的主力部队。而在战场上为了应付瞬息万变的战局,有时候要独立编制主力以外的机动调度部队,别部司马即为这种非主力部队的长官。
\n
也就是说,一个校尉他的四百人有可能是他的亲信,是其他将军不能完全指挥或者信任的人。
\n
祁毅想了想,还是决定先拿下军权!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个可是后世至理名言啊!有了军队,韩玄能蹦跶到哪里去?
\n
“仲景,从明天开始,去接触那些校尉们,让忠于自己的继续做着先,其他那些慢慢调离他们,让甘宁和魏延分别掌管水军和马步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