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五月十六,早朝。
太极殿的龙涎香混着墨香。陈五捧着奏疏出班时,看见王景文的折扇在袖底紧攥成拳,周显的《春秋》被翻得哗哗响,只有崔浩摸着胡须点头,高允的镜片后闪着光。
“陛下,” 他展开奏疏,“臣查得,去年魏境佛寺占田四十七万顷,僧尼百万,其中青壮男丁占七成。这些田不纳粮,这些丁不服役,大魏的仓廪空了,兵源薄了,如何御柔然?如何镇南朝?”
太武帝的手指敲着龙案:“陈卿说该如何?”
“臣请颁‘均田令’。” 陈五指向殿外,“限佛寺占田不得过百亩,多占者充公;僧尼年满十五,需耕半亩田、织五匹布,方得受香火;道徒修渠教耕者,赐‘善民’帖,免徭役三年。” 他摸出《河西屯田册》,“河西甜市试行此策,去年粮产增两成,青壮归田者过百 —— 胡汉百姓都说,‘耕出来的甜,比念出来的空,实在’。”
殿内响起抽气声。王景文的折扇 “啪” 地打开:“陈护军这是要毁佛!佛是慈悲的,怎可与田亩计较?”
“王大人说佛慈悲,” 陈五冷笑,“那慈悲的佛,为何收百姓的田,却不肯给百姓粮?甜市的老妇卖了棺材本捐给佛寺,结果病了连碗热粥都求不到;统万的牧民献了羊给佛塔,结果冬雪灾时,和尚的粮仓锁得比官仓还紧 —— 这是慈悲,还是贪?”
周显摸着胡须插话:“陈卿所言虽实,但宗教之事,需慎之又慎。”
“周大人说慎,” 崔浩突然出班,“某查过《魏书》,汉明帝时佛入中原,那时佛寺不过几座;如今呢?洛阳百里内,佛寺三百,僧尼十万!这不是宗教,是国蠹!” 他转向太武帝,“陛下要的是‘胡汉同天’,不是‘胡汉同佛’。均田令一下,百姓归田,道徒归善,大魏的根才扎得深。”
高允举起《胡汉香火录》:“某统计过,百姓求道的帖子,十有八九是‘求雨’‘求粮’‘求病愈’;求佛的帖子,十有八九是‘求来生’‘求富贵’—— 民心向实,陛下当顺之。”
太武帝的目光扫过殿下众人,最后落在陈五身上:“陈卿,你说河西试行有效,可有人证?”
“有!”
殿外传来粗哑的喊声。陈五转头,看见甜市的老牧民巴图牵着沙云走进来,羊皮袄上还沾着草屑:“陛下!小老儿是甜市的巴图,陈大人在河西推行‘耕者得福’,小老儿的孙子没当和尚,跟着道徒学种地,去年收了五石麦!和尚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