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臣工纷纷答应,向皇帝躬身告辞,夏浔虽然答应着,却留在那儿直到其他人都走光了也没动,朱棣见他欲言又止,不禁问道:“怎么,轩还有事要对朕说?”
\n
“是!”
\n
夏浔下定了决心,向朱棣深深一揖,沉声道:“皇上,方才人多口杂,臣不便问起。臣决定赴瓦剌救人之前,不知此行能否安全返回,是以曾于驿署留下诀笔书信一封,不知皇上可曾到?”
\n
朱棣沉默片刻,答道:“你想说什么,朕已经知道了。朝廷有法纪,可法纪需要证据,朕不能据你一言,便处置大臣!”
\n
夏浔道:“那么,臣请旨察办此案,臣一定会把此案查个真相大白,还公道于辽东军民!”
\n
朱棣微微蹙了蹙眉,说道:“这件事,朕已吩咐下去,派人调查了,轩静候消息便是!”
\n
夏浔无奈,只得拱手道:“是,既如此,那么……臣告退!”
\n
朱棣着夏浔缓缓退出去的身影,轻轻地叹了口气。
\n
夏浔那封交代后事的书信他当然过了,他根本不需要调查,就知道此事十有是真的。
\n
抱着必死之志赶赴瓦剌的夏浔,决不会在“遗书”信口胡言,夏浔和纪纲没有私仇,如果说是为了争权争宠,一个心萌死志的人,到了这一步也就淡了,岂会诬告他人。再者,以纪纲的为人和性格,做出这样的事,大有可能。他很清楚,夏浔这是胸有不平之气,在为无端牺牲的众多将士鸣不平。
\n
可是,直到目前为止,他对纪纲还是相当信任和倚重的,事情已经发生,北疆大局又没有因此恶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结局还是相当完美的。有必要再追究此事,自斩心腹么?纪纲邀功心切不假,可做臣子的若是个个都没有邀功之心,皇帝如何驱策群臣呢?
\n
朱棣更担心的是,纪纲也算名震朝野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