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免得以后无法沟通,现在孩子一张嘴就是一口纯正的福建中文。
\n
ri子就在这样一天一天的忙碌中到了1888年,水泥厂开工小半年了,随着工人熟练度的增加,产量稳定在15万吨左右,自给自足是足够了。焦化厂和钢铁厂也有小规模开工,都是实验xing质的,主要是给工人练手。基隆的港口已经基本完工,西北面是3个200米长的码头都能停泊3万吨的船只,西南是造船厂的码头和船坞,现在还没有完工。
\n
由于基隆工业基地的开建,大批的流民和工人还有外国人云集于此,各种工厂、医院、住宅、别墅、宿舍也拔地而起,当初这个几百户的小港口完全变了摸样,占地面积扩大了几十倍,人口增加了上百倍,需求也增加了上百倍。每ri的粮食、禽肉、蔬菜全部由台北、淡水附近的商人和农户提供。有些机灵的商人开始在住宅区附近盖上简易的窝棚,雇人用更便宜的价格从新竹、宜兰或者更远的地方收购禽肉、粮蔬等生活必须品,运到基隆来卖,渐渐的形成了不少自发的集市。集市里的人越来越多,就开始有人建饭馆、建旅社甚至赌场ji院都有暗着开的,慢慢的形成了一个小镇的摸样,隔着一条土路,和基隆港的住宅区毗邻。
\n
经过半年的训练,那200名护厂队也初具摸样了,刘芾再次扩大规模,又招了400名新队员,原来的200人留下50名训练比较好的,剩下的150人和400名新队员混编,老队员当班长,一个班加班长11人,继续跟着德国教官训练。挑出来的50人跟着3个德国海军退役军官在造船厂边上找了一个小院,成立的水上巡查队。
\n
虽然护厂队和水上巡查队都建立了,但是为了避嫌,基隆的治安还是交给了台北知府唐景崧,毕竟刘芾不是官身,很多地方上的事情插手多了容易招闲话。不过这个台北知府唐景崧也是个洋务派,对于开办工厂、矿山深表赞同,在加上刘芾出手大方,各种孝敬规矩数量一次不少,质量很是过硬,所以一般牵扯到基隆港和工厂矿山的事情,唐景崧都不插手,让刘芾自己去处理。
\n
虽然短时期内,基隆港的管理都是自己来干,但是毕竟名不正言不顺啊。为了这个事情,刘芾再次请教了老爹刘铭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