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渗入岩缝,当水分子与铁矿物发生氧化反应时,岩脉表面出现裂纹,轻轻一撬便碎成小块。
变异小麦的元素培育
正午的阳光将新耕地晒得发烫时,马龙从陶罐中取出变异小麦种子。这些麦粒比普通小麦大两倍,外壳呈深紫色,表面布满如同火山口般的环状纹路,是他在坠机残骸的食品舱里找到的基因改良品种。阿灰好奇地用鼻尖轻触种子,麦粒竟微微发烫,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播种过程如同进行元素仪式。马龙将种子按五行方位埋入耕地,每埋下一颗,便引导土元素在种子周围形成能量漩涡,翠绿色的支线深入土壤,与改良后的火山灰腐殖土建立连接。当最后一颗种子入土时,整片耕地突然泛起淡绿色的光晕,土壤表面浮现出细密的裂纹,那是根系在元素能量中快速生长的迹象。
就在此时,西北方的火山口传来沉闷的轰鸣。马龙立刻俯身感知,掌纹中的银灰色纹路轻微颤动——这是小规模岩浆涌动的预警,但不会影响地表。他松了口气,转而引导火元素对耕地进行表层加热,模拟火山灰覆盖的保温效果。紫色麦粒在温热的土壤中迅速膨胀,芽尖顶破土层时,竟带着微弱的火光。
阿灰兴奋地在耕地周围奔跑,尾巴扫过刚出土的麦苗,每株麦苗接触到它的毛发后,叶片边缘都泛起淡淡的金色——这是动物元素能量与植物的意外共鸣。马龙注意到这一现象,尝试让阿灰在耕地里打滚,结果麦苗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叶片上的金色纹路形成了天然的抗虫屏障。
暮色中的肥力图谱
夜幕降临时,新耕地已呈现出惊人的变化。原本灰黑色的土壤变成了油亮的深褐色,踩上去如同海绵般松软,缝隙中不断渗出带着矿物质气味的水汽。马龙拔起一株麦苗观察,根系已长成复杂的珊瑚状,每一条根须上都附着着珍珠般的根瘤,那是土壤中氮元素被固定的标志。
"肥力提升至少五倍。"他用燧石刀切开根瘤,粘稠的汁液在硫磺灯下呈现出翡翠色,"镁元素含量超标,难怪叶片是深绿色。"阿灰叼来一片新鲜的火山榕叶,放在耕地边缘,叶片接触土壤后迅速腐烂,化作深褐色的腐殖质,证明土壤中的分解者活动异常活跃。
在岩壁上刻下新标记时,马龙特意用赭石粉画出交叉的骨耙与麦穗图案,周围环绕着翠绿色的螺旋纹路。标记下方,他埋下了一小袋改良后的土壤样本,旁边是阿灰带着泥土的爪印。远处的火山口在暮色中泛着红光,新耕地在火光映照下如同一块墨绿色的绒毯,麦苗叶片上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