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随手埋下的树枝,此刻正像钢筋般撑着湿泥,水流碰到树枝就会自动减速,乖乖沿着渠道走。
雨停后,他发现渠里的水洼里游着几条小鱼,大概是暴雨时从上游冲下来的。阿灰兴奋地伸爪子去捞,结果把小鱼赶到了渠尾的深水潭,那里刚好有个天然的石窝,成了小鱼的新家。"这下不光能浇地,还能养鱼了。"他笑着摇头,感觉这灌溉渠越修越像模像样。
第三节:野麦喝饱与狗尾巴抽水机
三天后野麦抽穗时,马龙发现自己越来越懂水流。他只要蹲在渠边,就能看出哪里的泥层该挖深,哪里该留个小坡让水流减速。有次渠水被落叶堵住,他不用扒开树叶,只要在下游轻轻搅动水面,上游的落叶就会自己顺着水流漂出来,像被无形的手捞走。
阿灰则发明了"狗尾巴抽水机"——它站在渠边甩尾巴,水花溅到缺水的麦田里,竟比用葫芦浇水还均匀。有回它甩得太用力,把自己甩进了渠里,却意外用爪子扒开了渠底的暗缝,让更多地下水冒了出来,把整片麦田浇了个透。
最温馨的是黄昏时分,夕阳把渠水染成金红色,马龙和阿灰坐在渠边看水流。狗儿把下巴搁在渠沿上,尾巴在水里轻轻摇晃,水流就顺着尾巴的方向慢慢淌,像在给狗尾巴洗澡。他突然觉得,这不是什么超能力,只是和自然处久了,慢慢懂得了水流的心思。
第四节:意外收获与泥渠夜市
秋收前的某个清晨,马龙发现渠边的石缝里长出了野芹。他想起前几天阿灰在这里蹭过带种子的狗毛,大概是水流把种子冲到了湿润的石缝里。更惊喜的是,渠尾的深水潭里,几条小鱼长成了巴掌大的肥鱼,晚上就成了鲜美的鱼汤。
阿灰对鱼汤贡献巨大——它趴在潭边装睡,等鱼游过来时突然伸爪子一捞,竟真抓住了一条。"你这是守株待兔啊。"马龙笑着刮鱼鳞,发现鱼肚子里全是水草和小螺,看来这灌溉渠已经成了个小小的生态系统。
夜晚来临时,渠边的萤火虫会落在水面上,跟着水流漂来漂去,像一盏盏流动的小灯笼。阿灰追着萤火虫跑,尾巴扫过水面时,惊起的水珠在月光下闪闪发亮,像撒了把星星。马龙靠在渠边,听着潺潺的水声和阿灰的呼噜声,觉得这样的生存日子,比什么超能力都来得实在。
第五节:冬储水与狗窝水渠
寒潮来临前,马龙开始囤积水。他在渠尾挖了个更深的储水池,用石块砌成圆形,像个天然的大浴缸。阿灰每天都要跳进去扑腾,把水溅得到处都是,却意外帮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