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业更比创业难,在这种全民开拓的大时代背景下,朝堂内外的大部分人行事难免会有些激进。
因此,也就非常需要一个能够稳定后方的人物,来提高大汉在进取之时的容错率,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牺牲和耗费。
而诸葛亮,这位蜀汉的丞相,无疑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刘宏将他留在身边培养,也是为了让他在将来,能够更好的辅佐自己的儿子。
如今的大汉,可谓是人才济济,诸葛亮也不必向原本历史中的那样,事必躬亲、积劳成疾,也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辅佐自己的儿子,使大汉走向更加辉煌的高度。
看完内阁送来的奏章,刘宏面带微笑的看向一旁的诸葛亮。
“孔明,你来看看这个,顺便说说你的看法!”
说着,刘宏将手中的奏章递给了诸葛亮。
“喏!”
恭敬的接过奏章,诸葛亮也一脸认真的翻看起来,一边看的同时,一边面露思索,查漏补缺。
约摸过了半个时辰,诸葛亮方才看完奏章的内容以及内阁附着的提议。
“陛下,这日南周边地区,于大汉利益极大,臣以为内阁和荀郡守的提议可行。
不过,臣以为,生活在那边的土着部落,大多尚未开化,倘若朝廷直接派兵,纵然能够将其击败,也难以全部消灭。
一旦那些土着部落,再次逃回深山老林之中,势必会给后续的开发造成无尽的麻烦……”
听到诸葛亮的一番话,刘宏一脸认可的点了点头,不同于那些有着自主政权的国家,那些居住在南亚密林中的土着部落,地盘松散、遍布各个山野之间。
若是不能一举将其聚而歼之,出征部队难免会被其拖入无尽的游击战中。
到时候,不仅会使汉军士兵疲于奔命,臣服于大汉的人们,也难以安心生产,这种后果,可不是刘宏愿意看到的。
“既然孔明提出了这个问题,想必已有应对之策了吧?”
刘宏看向诸葛亮笑着问道,等待着一个让自己满意的回答。
听到刘宏的问话,诸葛亮也随即端正身影,一脸认真的说道:“臣倒是思索了一个分封吸收之策,还请陛下斧正!”
“无需顾忌,说就是了!”
看到诸葛亮一脸严肃的样子,刘宏也笑着摆了摆手。
“陛下,正如内阁诸公所言,通过这些年的海外贸易,日南周边的那些部落,已经认识到了我大汉的强盛与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