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注意力回到那具被白布覆盖的尸体——李明阳。
我走过去,伸手,顿了顿,然后猛地揭开白布。
刹那间,一股混合着冰晶的腐败气息扑面而来,那气味熏得我几乎喘不过气来。
李明阳的尸体早已高度腐败,即便是低温保存,也难掩其可怖。
然而,吸引我目光的,并非尸体本身,而是其下方解剖台托盘的边缘。
那里,有一道非常非常细微的划痕,新鲜的划痕,与托盘上陈旧的锈迹形成了鲜明对比。
“林疏桐,你来看这个。”
林疏桐走过来,仔细观察后,皱起了眉:“这道划痕……很新。不像是保存尸体时会造成的。更像是……某种硬物,在近期,被强行从尸体下方抽走时留下的。”
我的脑中,无数线索开始飞速碰撞、重组。
老吴,退休痕检员。
李明阳,“碎尸邮包案”的受害者。
低温舱。
二次切割的创口。
微弱的拖拽痕迹。
神秘的纤维。
新出现的划痕。
“我知道了。”我抬起头,看着张队和林疏桐,“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谋杀现场。老吴在死前,正在这里进行一项秘密的调查,或者说,他正在试图揭露某种被掩盖的真相。”
“他发现了什么?”张队追问。
“他还发现了一具‘尸体’,或者说,是关于李明阳尸体的某个重要‘证据’。”我指着李明阳的解剖台,“这个证据,原本被藏在李明阳的尸体下面,或者说,与李明阳的尸体以某种方式关联。凶手杀了老吴,取走了那个证据。老吴手指间的纤维,很可能就来自凶手取走证物时使用的包裹物。”
“但他为什么要选择在低温舱里做这件事?太容易被发现了。”林疏桐提出疑问。
“因为只有这里,才能最大限度地‘还原’他当年可能产生的怀疑。”我的目光投向冰冷的墙壁,“张队,我需要三年前李明阳案件的全部原始现场勘查报告,尤其是老吴负责的那部分。还有,当时警队内部,有没有关于这起案件调查方向的争议?”
张队沉吟片刻:“当年……李明阳的案子,初步确实有很多疑点。但后来,有几处关键证据,包括一些目击者证词,都指向了意外。老吴当时似乎提出过一些异议,认为现场存在‘干扰’,但他没有找到决定性的证据推翻。后来……案子就那么定了。”
“干扰……”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