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着自己提出的“慎独”学说。
众所周知,万历皇帝昏庸腐朽,深居官中,炼丹修仙,数十年都不上朝,导致朝政黑暗,权臣当道,朋比为奸,排斥正人。
刘宗周不齿与其为伍,他为官不到一年,就以侍奉亲人为由,辞官回乡,后其外祖父,祖父相继离世,他有守制家中,前前后后,他在家待了七年之久。
在这七年间,刘宗周贫病交加,敝衾破缶,衣食不继,往往靠借贷度日,过着清贫的生活,许多达官贵人想要慕名拜访他,他都拒而不见,一心钻研学问。
直到万历四十年,因人举荐,刘宗周又回朝廷,官复原职,随即,面对大明江山的风雨飘摇,和朝堂上各派大臣的互相攻讦,他上疏,《修正学以淑人心以培养国家元气疏》,指出当时廷臣日趋争竞,党同伐异之风行,而人心日下,士习日险。他希望朝廷化偏党而归于荡平,不必以门户分邪正。
结果就因为这篇奏疏,他又被划为了东林一党,遭受贬官的待遇。
看透朝堂黑暗的刘宗周于是潜心学问。
既然做不了一个济世之名臣,也不妨做一个弘道之名儒。
于是他专注于陆王心学,完善了自己的自省和慎独学说,并严格执行,期望着能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而且,他在给友人的书信中,也坦然说出了,如今国事凋敝,“吾党与有罪焉”,不能只怪所谓“奸党”。
而且还提出了,天下大多士子,只顾自家博取好名,不以国家为念,如果天下一旦土崩瓦解,吾等将死无葬身之地。
可惜,大明朝廷逐渐失控的党争之势,是根本不会在乎刘宗周的这些正论的!
后来明熹宗即位,刘宗周重回朝堂,但又因为熹宗重用魏忠贤,刘宗周毅然上疏弹劾魏忠贤和熹宗乳母客氏内外勾结,又遭魏忠贤迫害,贬官回乡。
至此,刘宗周对大明朝堂日渐失望,遂潜心治学,于蕺山讲儒学多年,世人这才呈其为蕺山先生。
直到崇祯皇帝即位,于崇祯十五年,才召刘宗周为都察院左都御史,这才重回朝堂。
此刻,朱成功面对着这位资历深,名声大,学问高,品行端的理学名士,自然是以后辈学生的姿态,恭恭敬敬的听其对他训诫。
面对着朱成功的疑问,刘宗周又看了他一眼,开口道:“大木,诗,书,礼,乐,易,春秋,何解?”
“回禀蕺山先生,此为我儒家六经也。”朱成功恭敬的答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